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读后感(一)长河一烁作者简介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在清华任教期间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被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从史学时期来看,他主要专注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这方面主要代表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朱子语"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陈寅恪认为此简略之语句亦含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而此二问题实是李唐一代史事关键之所在。先论李唐皇室的氏族问题,再论其他统治阶级的种族和文化问题。关于李唐祖先来自于哪里,是胡人鲜卑,还是汉人,一直有纷争。据各类史书,如《旧唐书》、《新唐书》等,也应该是李唐自己的说法,来自于陇西李氏,十六国西凉创建者李暠的后代,李暠自称是陇西李广的后代。经陈寅恪考证,李唐更可能是赵郡李氏的后代,先世很可能是赵郡李氏的“破落户”或“假冒牌”,随宇文泰至西魏,取了胡人的名,根据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认了陇西李氏。南北朝时期,胡人的汉化和汉人的胡化也是常有的事情,汉族本身也是一个大一统的民族。看李唐的祖上,李渊的上三四代祖上的母系张氏,贾氏都是汉人,到祖母的梁氏,胡汉都有可能,从李渊母亲开始的三代母系独孤氏,窦氏,长孙氏都应该是胡人鲜卑,所以从李渊开始都应该说是胡汉融合的。自高祖、太宗创业到高宗的前期,唐朝的将相文武大臣大多继承西魏、北周和隋以来的世业,也就是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统治集团的后裔。武周开始改变“关中本位政策”,府兵制开始崩溃,科举上轻明经科,重进士科。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的变迁,也为社会的革命。另外,关陇集团自西魏第1页共9页到武周也已历时一百五十年之久,其自身也已衰落腐朽。武周之后,恢复唐室,然而改变“关中本位政策”的趋势仍继续进行,到玄宗之时,可以说是破坏无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后又产生了另一个世局,中央与部分藩镇的貌合神离一直延续至唐朝灭亡。玄宗开始,统治阶级也分成了两种人:一类为受高深文化的汉族,大多是武周之后提拔的新兴阶级;另一类为受汉化不深的蛮夷,或蛮夷化的汉人。唐代自玄宗以后,政柄以及君权渐渐转入到宦官手中。中篇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唐代政治革命依其发源根据地之性质为区别,则有中央政治革命与地方政治革命二类。何以安史之乱以前地方政治革命均不能成功,却无多影响。而中央政治革命亦何以有成功与失败。又唐代皇位之继承常不固定,当新旧君主接续之交往往有宫廷革命,其原因为何。隋唐继承了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在武周玄宗以前,以当时三大势力:关陇集团、山东势力和江东集团。以关陇集团为主,辅以山东势力,形成了内重外轻的政治格局。皇位之继承常不固定,唐中期之前主要是内廷与政府的力量在左右,中期之后宦官基本已把持了皇位的废立。如太宗之玄武门之变,高宗也是在太子被废之后而立的,武周就不多言,中宗也是在铲除武周势力后,睿宗的上台也革命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玄宗凭着革命的资本并打击了太平公主,肃宗也是废太子后被立且凭着安史之乱而起,代宗即位也经历了斗争……唐中期之后的皇帝,从宪宗开始,都为宦官所废立。宦官之盛,起止武后,而极于玄宗,肃、代以后宦官浸横用事,及德宗时,宦官开始把握兵权。宦官既握兵权,又外结藩镇,帝王生死就把握在他们手上:宪宗被宦官杀后,穆宗开始的八个皇帝,有七个为宦官所立,除了敬宗,不过敬宗也为宦官所杀。一直对唐中后期的牛李党争不甚了了,看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终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唐时牛李两党以科第而分,牛党重科举,李党重门第。唐代贡举名目虽多,大要可分为进士及明经两科,进士科主文词,高宗武后以后之心学也;明经科专经术,两晋北朝以来之旧学也。究其所学之殊,实有门第第2页共9页之异。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重进士而轻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两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况,李党以山东旧门第大家为主,主修经术;牛党以新兴阶层走进士之路为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