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原创:谭欢欢在继续教育研修中,我选修了母校一位教授的课程。老师在授课中两度提到《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这本书,加之我对外国教育颇感兴趣,当即买了此书,读罢,我产生了一些思考。一是关于学校教育。当我读到"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时,我很吃惊。没有评比,没有考核,那岂不是乱套了。然而,我的忧虑是多余的,"不考核"不代表没有目标与方向。在看似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下,"信任"成为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防制不是管理的法则,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才是教育的开始。"信任学生,培养他们独立管理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与节数不同,所上的课程也是随时调整。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一天的行程,而不是死板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我们把一天的时间切分成大大小小固定的几块,装在不同的"抽屉"里,到了固定的时间就打开对应的"抽屉",让学生做一成不变的事情。就像《小王子》中的掌灯人,每天只会干一件事——"点灯""熄灯",这是何等可悲。当我们有大把富余的时间需要自主安排时,反倒无所事事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管理""的能力,才是我们的教育所应给予的。信任教师,芬兰人意识到"如果一个社会体制对自己的教师连最基本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教育呢"。只是很可惜,很少有人能够意识甚至做到这一点。我们都说"干教师,是一件良心活。"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是万万不敢登上讲台的。只要我们有过准备不足的经历,我相信大家都会"痛定思痛".且不说我们有多高尚,为了学生,为了家庭,为了学校。就单单为了自己的尊严与颜面,也会认真对待课堂与学生。因为谁都不想体会"被挂在讲台上"的尴尬与无助。归根第1页共3页结底,我们都是人,有作为人的尊严。那么,大胆地放手给教师,是不是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我想一定会的。二是关于家庭教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究竟该是一次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线的百米冲刺。"这句话深深震撼到了我,《虎妈猫爸》应该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要给孩子挑最好的幼儿园,买最有优势的学区房,动用各种关系,以便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小学。此外,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是万万疏忽不得的,书法班、舞蹈班、绘画班、钢琴班、跆拳道班······形形色色的兴趣班,恨不得给孩子全部报上去,希望孩子从小就是一个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只是,现实情况是,孩子并不是对所有的兴趣班都感兴趣,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孩子们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穿梭在各种兴趣班中,而家长们也被裹挟在迎来送往的大军中。我们不愿意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强的不安全感,也有着太多的期望。反观芬兰教育,他们想的却是"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人生最适当的位置,让行行都能出状元".我想我们在一路往前奔跑的过程中,是不是忘记了我们的孩子最合适什么、最喜欢什么、不适合什么、不喜欢什么,忘记了孩子最大的天性是"玩耍"与"游戏".有一首小诗写道。"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慢一点,再慢一点,不只关注开始起跑时的那百米冲刺,而是多一些理解与陪伴。在孩子十岁前,哪怕多花一两年时间用在孩子习惯的养成上,在漫长的马拉松长跑中,孩子才会对各种事物拥有持续不断的动力与兴趣。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同样的道理。此外,此书还让我意识到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阅读是终生资产。芬兰的孩子每天会坚持至少半小时阅读,就像每天要洗漱一样自然而然,没有强制与要求。因为他们知道读多读少,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并且读书是以乐在其中为宗旨。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阅读现状,要求孩子读什么、怎么读,还要定时检查。当阅读成为一种任务的时候,它便很难形成一第2页共3页种自觉。但我不得不承认,适当的强制与要求还是有必要的,当一切步入正轨后,便可以撤掉外力这一"支架".同时,我们做家长与老师的,需要做好孩子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