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历史》读后感在译林出版社狂轰滥炸般的对希拉里回忆录《亲历历史》进行大肆宣传之前,我就已经对这本书大加关注。在剑桥的书店里,我还一手捧书,一手按快译通地读过一章的英文版。而在回国后的第一天我就把它的中文版买了回来,开始悉心研读。我是抱着对第一夫人的崇敬,以及对美国政治体系,乃至国会的运作方法的好奇去读这本书的。作为一位六年级就为自己写过自传的现代女性、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妻,希拉里在书中不只是白宫岁月,她写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信仰,以及从小就开始的“从政生涯”;从她的童年写起到步入著名的女校韦尔斯利,从初遇克林顿到恨不得把他“掐死”,直至“向这座我用了8年时间去亲历历史的房说再见”。这本书怎么看怎么像是近十几年来美国生活与历史的一部小百科全书(而且备有“权威人士”的“全文注解”),希拉里一家人的生活着实将美国的许多内容夹缠了进来。很多人想问,如果书中不写莱温斯基那一段会怎样呢。首先这会成为一个轰动性大新闻;其次,这就是残缺的“亲历历史”,使得全书都失去的一半的真实感。但话又说回来,当事人(特别是像希拉里这种地位显赫的人)写出来的文字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相与真情呢。倒是那一章节的标题耐人寻味:勇往直前。希拉里的文笔不算极为精萃(或许是翻译之故),但他着实将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写得颇为动人。尤其是当人们问她摊上克林顿这么个老公怎么还不放手时,她说他最能理解她,她写到:“1971年春,比尔.克林顿和我开始交谈,三十多年后,我们仍无话不谈”。在书中,希拉里善于天真地告诉你“在小学时,我被认为是个假小”,也会老到地说“在我作为第一夫人的岁月里,我更好地学到了政府如何能够为人民服务”,并把莱温斯基的名字从头到尾掩盖得严严实实。也许正因为如此,《亲历历史》吸引了全球几亿读者的目第1页共2页光,并开出了100万的发行量,也为希拉里本人转来了800万的稿费。真不知明年即将出版的克林顿自传中会对此事作何感想。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