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照白》读后感山水画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梗,一直想去弄明白究竟是咋回事,之前在博物馆看过很多,他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点画之间到底是什么,都是看个半懂不懂,似懂非懂,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一个高大上的存在,一个未知的事物,让我充满好奇。前些天刚好在书店翻阅了蒋勋先生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很不错的西方绘画入门书籍,蒋先生大刀阔斧,根据自己的理解,筛选之后写成的这本西方美术史入门,娓娓道来,简单易懂,便从当当购回此书以备回顾和查阅,同时也见到了这本《夜照白》,好奇心爆棚,便将此书,以及其它几本关于中国国画的书,一同购入,回来后,赶紧拆包,第一篇,陈丹青先生的序开始,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这确实是一本"内心的艺术史".内心的艺术史,既然是内心的,就是私人的,私人的,就是私密话,私房话,整书都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的观画体验,写就的私人国画艺术赏鉴史。不同于晦涩难懂的学究型的概念罗列的研究性书籍,此书只有有同样观感的人才会阅进此书,这是此书非常人性化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艺术本身就是情感的互通交流,观画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有些感受是共通的,这也是艺术品的目的,传递情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递一种人所共有的情感,此种情感凝聚在作者一笔一画之中,看进去了,跟画中的情感接通之时,千年只是一瞬间,我回到了古代,古人复活在现在,在倾述,在交流,古今瞬间穿越,融为一体,此种感觉异常美妙,整书都是这样的体验,确切说,前半本书都是这种体验,到了后半本,出现了很多概念型的词汇,读着稍微有点茫茫然,但是仍不失为一本好书,强力推荐给所有对国画有兴趣而且感觉敏锐的同僚,绝对是一场饕餮盛宴。我想这也是陈丹青先生推荐此书的原因。此书前一到四辑详细地介绍了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间穿插着与西画的对比,鉴于中国国画实在是脉络众多,作者能在错综复杂的书画长河中整理出清晰的思路来,实属不易而强为第1页共9页之,难免会有所错乱(可能是我自己读到后面自己错乱了),不过作者在加进来很多新的概念的时候,在越来越模糊之际,最后作者又一次提纲挈领了一下,也就是第五辑的山水小史,此辑是之前内容的高度概括,读完之后自己的思路重新变得清晰,山水画发展历程,按朝代更迭变迁,脉络清清楚楚,读完,酣畅淋漓,不再迷糊,亦无有错乱,心中的凝团尽数揭开。不过有点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对近代的书法家,比如傅抱石,黄宾虹,吴昌硕等大家,寥寥数语,介绍不多,特别是现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书画,更是不曾提及,稍稍遗憾,于我依然是个迷,留待自己以后去发现去开拓。再有,鉴于本人并非学美术出生,很多画看到名字却不记得长啥样,而且书中也有很多不对应的编排错误,很多画作只见其名,不见其形,这也影响了我对此书的进一步的阅读和体验,不过这却激发了我去收罗古画的冲动(当然是电子版),在对书画有清晰的概念和自我的观感以后,重读此书,说不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更或许我会有其它的发现,想到这点,不禁神往,它带我入了国画的门,让我学会了游泳,往后,此中遨游,肆情恣意,应是享受,不亦快哉。与释2018.12.16第二篇:白夜行读后感白夜行读后感竹欣有些人的作品读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那里你会感到阅读的欢愉,好像冰的融化,花的盛开,会感受到爱与美,希望,比如那些精致淡雅的散文,周作人,冰心,梁实秋,余秋雨,席慕容与张晓风。我想大多数作家都是如此吧。然而,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就是截然不同的,鲁迅的犀利黑暗痛苦,李承鹏,王小波,杜甫屈原,虽然冷峻,呕心沥血,也自有其伟大与令人敬佩之处。这次是我第一次接触东野圭吾的作品。早年虽然也看过罗生门和第五十一条龙,对日本作家这种幽暗的风格有所接触,但我也知道,这样阴冷的风格不会是我所喜欢的,包括源氏物语那种的风格。诸如红楼梦,它前半部分还是洋溢着青春,爱与关怀,即使全篇也从未失去过对那种第2页共9页美好的赞颂。但是白夜行,这本书给我带给我的是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也是因为一篇评论《黑夜之长,岂知白昼之光》,去看了全书。全书的基调阴森灰暗,间或会闪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