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读后感|乡村读后感读《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有感仙庾中学学校张玲寒假期间,拜读了刘铁芳老师的文章,我深受感动,刘老师心系农村教育问题,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与其说是在学习了解,不如说是在反思。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之前对于乡村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关于乡村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并没有给予深刻的思考。亚米契斯的这句话“人亦然,虽已堕落,只要与土亲近,就成清洁健全的人。”的的确确把我震撼了。它让我从自身出发,重新看待这次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去乡村志愿者前,是否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了解中国现在乡村的发展情况吗。你了解乡村教育需要什么吗。你了解乡村的孩子们需要什么吗。接下来,看到刘老师举了很多乡村儿童的生存现状,明白了他们面临的文化矛盾与冲击,的确和自己之前想的不一样。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正确,“放弃那种居高临下地俯视的姿态,尽可能地消除作为说话者与乡村世界的隔阂,把乡村教育的问题同等地纳入我们的教育的‘视界’中来,纳入到‘我们的世界’中来,去更切实地关注、倾听、理解那个世界的教育处境与教育要求”。我想要做到刘老师说的,首先要在自己的心里明确地回答上面扪心自问的几个问题。所以,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向乡村的孩子灌输关于城市的知识,不应该一味地让他们学习他们未曾见过的世界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世界。我们应该找更多关于乡村的美的文章为孩子们朗读。我们要选择乡村常见的游戏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以上,是我认为一个志愿者该如何“拾起”乡村教育。而如何让乡村的孩子们“重拾”乡村教育呢。《给乡村少年一个美好的童年:乡村教育能有与应有的基本关切》一文中提供的路径给了我很多启发。以下针对每一条路径谈谈我自己的想法。路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外文化融合的活动。我想,我们志愿者来到乡村为孩子们服务,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就是一种内外文化融合的活动。我想我们可以用友谊赛的形式,分别展示自己的“绝活”,或者分别为大家讲自己身边的趣事儿,第1页共3页让孩子们巩固、甚至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乡村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城市文化。路径之二:引导孩子们去积极发现并感受乡村环境与生活中的美好。记得每次有同学、朋友来上海玩,我总是在他们的赞美中重新发现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美好。我想,对于生活在哪里的人都是一样的。近处无风景,我们总是需要在观光客的眼中,在自己放慢的脚步中,在自己重新发现的心中看到这一切的美好。所以,我想在每一次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在每一次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时候,用发现的眼睛,真诚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家乡真美”,并且具体地告诉他们,你们的家乡美在哪里。路径之三,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学习与主动接受。个人认为,这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难。每个孩子都是好奇的,对于新的同样美的事物他们都会有向往之心。城市文化有着它的精华,也有不良之处。我们应该选择更有益于孩子成长的部分。比如,我们可以把城市的小孩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展示给他们,但城市过多的商场,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便不需要过多地为孩子们强化。路径之四:引导孩子们珍视个人乡村生活与成长的经历。针对于此,我觉得很好的方法是为孩子们朗读很多农村长大的作者写的关于乡村的美的文章。落英缤纷的景象也许谁都看过,但是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美的人又有多少呢。榜样作用对孩子们尤其重要。当你看到有人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在你身边的风景中,在每日普通的经历中就感受到了奇美,你是否想像他一样呢。我相信孩子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如今每逢过年,常会听人们提到一句“没有了以前过年的氛围。”其实这就是刘老师所指出的乡村文化的缺失、流逝的体现。物欲化的都市生活刺激着农村百姓,过上都市生活成为了他们的目标,因此他们奔波忙碌着,却把原来特有的文化“丢”了。人们不再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天下事百家姓,而是关上大门成一统。当一方有难想向八方求救时,碰到的却是冷冰冰的锁着的大门。青年们都在外面忙着奋斗赚钱,留下一条空悠悠的走道,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外来文化的进军,尤其是电脑,乡村文化更是显得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