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思维》读后感王泽《孟子告子下》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使人败亡。没有忧患、危机意识,是导致国家或企业灭亡的最重要原因。同样,一个企业要想长青,也离不开忧患的作用,成思危说过“我们的企业一定不要自满,一定要居安思危,学我的名字。”如今国内创业氛围高涨时期,一种新技术问世可能瞬间就会被复制抄袭,企业要想达到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水平、不断地稳步发展,就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时刻保持危机感,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居安思危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中的一把利器,不管过去的成就有多么辉煌,管理人员都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同时成功的管理者除了提高警觉性外,还应及早动手“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把命运寄托在优惠政策,人际关系,地方保护等方面,应积极制定应对战略,从而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而何谓战略,《孙子兵法》首言“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明战略的决定性作用,如今在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企业战略和目标同样也是一个企业的存亡之道。战略就是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它的本质就是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对于企业来说,战略就是尽全力发挥自己最大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从另一方面将是要和竞争对手做出不同取舍,做出不同的服务或产品,要有清晰长久的公司定位和差异化战略,但所有战略均需根据最终所要的目的的结果为导向。书中提到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曾讲过由于家里穷,母亲带着七八个孩子,不管如何艰苦都是以结果评论,而正是因为如此,对他后期的战略、管理才有了重大的影响。军队人人讲战功,企业人人必须事事有结果。完成任务不等于是好结果或想要的结果,必须注重结果质量。有时候,只注重事项的完成,没有第1页共14页考虑效果,结果导致目标偏差率过大,这不是结果导向。但如果仅仅考虑完成效果而不注重效率,也可能会使企业付出太高的机会成本,使结果失去应有的意义或价值,这也不是结果导向。因此,企业要按照事项的重要和紧急程度来排序处理,同时倡导立即行动、持续改进,才能做到效果和效率的平衡。个人总结以结果为导向可分解为以下六个重点:一、明确目标;二、统筹分析;三、反推过程;四、提纲挈领;五、关注重点;六、要事优先。行政部:王泽2017年7月30日第二篇:王泽鉴《民法总则》读后感王泽鉴《民法总则》读后感读王老先生《民法总则》,字里行间,通透平实而不晦涩;其结合学说与判例的形式,使人联系实践,易于知解,盖民法总则,乃民法物权法、债法、婚姻法、继承法共有之抽象,提取最小公因式,便于立法之系统、精细。台湾民法立法例采德国、瑞士、法国之形式内容,更多吸收了德国民法典的抽象概括之优点,立法例上采总则-分则形式,此种形式不紧使民法系统全面疏而不漏又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法律碰撞产生的漏洞,同时在适用上给予较明确的规范价值位阶的指引。民法总则是分则“形而下”之“上层”,学习民法总则便于体系的掌握民法全面概貌。为更加细微掌握民法各支流打下基础,由树根及于枝末而水到渠成,笔者品读半月,获益匪浅,于此整理,从头至尾,以点带面,是为巩固所得而留日后温故知新。全书十二章,盖第一、二章乃偏法理学与法学方法论。是关于民法渊源与民法解释及漏洞补充的内容,此内容于其《民法思维》对应内容相当,又因此部分法理学与法学方法论类似之描述早在魏德士《法理学》及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得知,且固认为更加详实。然绪论以耶林《为权利而斗争》为引入,别开生面。耶林第2页共14页认为为权利而斗争不但是权利,更是对于自己应尽的义务,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其此番论述,激情而鞭辟入里,其说到的关键词“权利感情”,国家应该培育民众之权利感情,对于国民施行教育的是私法,绝不是公法。其得出的结论是“对国外要发扬国家的声望,对国内要建立强国的基础,莫贵于保护国民的权利感情;且应施以教育,使国民的权利感情能够生长滋蔓”,其认专制政府蔑视私权,人民盲从,在外国侵略时必将萎靡不振。然引用文人鲁迅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