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儿童救老》读后感第二篇:救人读后感读《救人》有感李哥庄镇三屯小学六年级一班韩雪今天,我读了一篇《救人》的文章,故事是这样写的。在一次战争中,上尉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冲下来。他并没有马上卧倒,而是一个鱼跃将四五米外的小战士压在了身下。一声巨响后,上尉回头一看,刚才自己所处的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有些小组长监督组员背书时非常严格。一名组长要负责二三个同学,如果一个同学背几遍才过关,那组长要听上十几遍了。在听的过程中,组长自然也要把课文背的滚瓜烂熟了,而组员的学习成绩也得到提高,这不是一箭双雕。从这个意义上看来,帮助他人也不完全是给予,也是一种自我收获的过程。同学帮助同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分析研究做过的题,渐渐地自己也理解得更加透彻。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乐于助人的班干部,那个不是成绩优异呢。他们在为集体服务的不同时不仅没有影响自己,反而不断地提高了自己,这难道不值的我们深思吗读了这则故事后,我久久难忘,陷进深思。我明白了。救人也是救自己,帮助人也是帮助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助人为乐的人如我们榜样雷锋······我们也要向别人学习,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第三篇:三救三献“三救三献”白底红十字不是医院,不是药房,更不是教会,而是一个人道、博爱、奉献的标志。国际红十字运动是瑞士人亨利·杜南发起成立的。1859年6月,法国、意大利联军和奥地利军队在索尔费里诺发生了战役,4万多人死伤并被遗弃战场上。途第1页共7页经当地的亨利·杜南目睹了极为悲惨的战后场景,带领附近的居民、医生和护士紧急行动起来,收容和安置了4000多名伤兵,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救护和治疗。杜南深感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保障是第一位的,必须广泛呼吁对战地受伤人员的救护,呼吁人道主义。亨利·杜南提出了两项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的建议:一是在各国设立志愿性的伤兵救助组织,以战场救护作为其重要任务;二是共同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从第一项建议出发,1863年,亨利·杜南等发起成立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的前身———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各国逐步演化为目前的国家红十字会。今年5月8日是第67个世界红十字日,国际联合会将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为“我与红十字的故事”。在战争年代红十字的背后是医护人员的忙碌背影,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无条件地对伤患者施救,在和平当下,红十字的背后除了医护人员更多地是以爱为名的社会人士,他们在为改善受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而努力着。所以红十字是一个以爱汇聚的组织,它承担的工作职责概括起来就是“三救三献”。三救:救灾救护救助救灾。大到汶川、玉树大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西南大干旱、洪涝灾害等等,天灾人祸祸不单行,秉承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我为乡亲送瓶水”、“情系玉树”等等,红十字会总是第一时间向灾民们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送去物质上的救助,捎去精神上的问候。救助。民生工程始终和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相契合,每年例行的五o八世界红十字日(三个一五个送),送博爱、送温暖、送技能、送知识、送医送药、春节期间的博爱送万家、暖春行动等大型活动,加之平时的因灾因病家庭救助等等,红十字会总是奔走在困难第一线,通过走访、物资发放等形式去帮助那些实实在在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重塑信心、重建家园。救护。灾难发生时我们伸出援手,灾难发生前我们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一场唐山大地震群众自救互救拯救了数万人生命,第2页共7页如何普及救护知识不仅是对自我生命尊重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生命的负责。红十字会为此建立专业师资队伍,重点突出农民救护培训,以四进(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的方式,结合各类比赛、大型活动,配合专业教学人体模型,在实践中获得普及和提高。三献: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器官)献血。无偿献血是公民自愿、不取任何报酬的献血,它是以互相帮助的原则为基础,由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去抢救他人生命的一种高尚行为。它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济行为,是架设由人们之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