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第一篇:《南京,南京》的观后感(最终版)《南京,南京》的观后感一直以来,我不愿意看任何有关涉及日本侵华历史的电影。因为1937年的南京就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最不愿意触摸的伤痛。昨天,我还在想,我是否有勇气去看,后来听看过的同志讲,这样的历史,还是要敢于承受的,所以自己抱着爱国主义的情绪走进了电影院。《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影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此期间的经历,揭示了1937年日本人在南京疯狂杀戮强奸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这是日本对我们犯下的罪行,这是我们曾经的国耻,这是日本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导演用这部影片提纲挈领式地激发了人们的反思神经,让大家酣畅淋漓地去反思类似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人间悲剧带给整个人类——每一个战争参与者的或被动被害者的心灵创伤到底有多么惨痛。如那个名叫角川的日本兵,最后那句“活着比死亡更艰难”。也许在那一刻,他无法再承受生命中不可能承受之重,选择了结束。这部影片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我难以忘怀而时时感动的是中国士兵在面对血腥屠杀,面对枪口,面对死亡的时刻,共同高呼“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的口号,慷慨就义。真正体现了他们对自己祖国抱着希望的英雄气概。小孩子永远是战争中最令人心灵颤抖的存在,因为他们是那样的纯真,那样充满阳光,那样充满着希望。他的生存是民族精神的延续,会把前辈们没完成的事业一棒一棒传下去。所以小孩子奔跑在原野上躲过死亡的时侯,笑脸吹着蒲公英的花絮的时候,从中看出一个中国人倒下去,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还会站起来,去迎接明天的曙光。这部影片提示我们每位有良心的中国人,今天,当身处和平和幸福之中,是否可以忘记了国耻和先辈们的苦难。回答是:第1页共7页不能,绝对不能。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并未对曾经犯下的罪行有所悔意,可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脉中流的是中国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是中华儿女,是一名血性男儿,我们有一腔热血,有爱国主义热忱,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曾经流过的汗水,泪水,鲜血,曾经的哭喊,经受过的所有苦难。一起行动起来,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去维护伟大祖国的尊严,强大可爱的祖国——我的中国。第二篇。《南京。南京。》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今天观看了电影《南京。南京。》,我感触深刻。影片全程以灰色为背景,让人觉得很压抑,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从开始一直持续到最后。黑白电影的效果有种复古的真实,配上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加于处理,影片的场景确实很逼真,基本上还原了历史的一幕。影片《南京,南京》是在一阵炮轰乱炸后的投降中拉开序幕的,看到那些不顾同胞们的生命,而踏在他们身体上逃跑的士兵,心中不免有几分悲愤,但扣心自问。到处都是硝烟弥漫,整个南京城一片废墟,除了尸体还是只有尸体,到处都是惊恐的惨叫声以及祈祷的眼神,生命在这里如同草介一样微不足道。活活烧死、推入长江、生生掩埋、被当作标靶一样的射杀、刺杀、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杀人方式,均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练。影片最初的震撼是在于那些逃亡的士兵,一个个惊惶失措的往城门口爬去时所发出的那一阵阵急促的呼吸声,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真实。最让人感动的是德国牧师“拉贝尔”临行前的那一跪,其深深的为不能保护那些难民而感到无奈,其善良的一面让我们很难跟其它德国纳粹分子联想在一起。不过,想不到中国人竟然要靠德国人的庇护,想想还真是一种悲哀。最让人揪心的是唐先生跟其妻子离别的那一刻,那是一种生死之间的离别,那是一种英雄就义的场景,那是一种肝肠寸断的画面,那是一种淡薄生命的描绘。我想说的是对于日本,第2页共7页我们是应该记住这场仇恨,但或许我们更应该以德报怨,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战争是少数决策者的错误,而并非是整个发动国所有人们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所有的日本人身上,对于那些死不悔改的人,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加以惩戒,而对于那些有良知并为慰安妇而打抱不平的人,我们应该以礼相待。请相信日本也有好人,比如影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