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59卦,风水涣,巽上坎下-易经全文及译文-国学经典篇一:59易经详解-涣卦风水涣(离散之意)【原文】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译文】涣卦。通达。君王来到宗庙。适宜渡过大河,适宜正固。【解读】1、涣卦是下坎上巽,亦即“风水涣”。《序卦》说:“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人在喜悦之后,心情就会松散,因此接着要谈涣卦。《杂卦》也说:“涣,离也。”可见涣为离散之意。2、君王来到(“假”为至)宗庙,能够祭祀祖先。这种做法在《象传》与《象传》会有明确解释。两个中位(九五、九二)皆为阳爻,如今还有才能通过考验,同时“利贞”。3、涣卦由否卦(第十二卦天地否)变来,亦即否卦九四与六二换位,构成了涣卦。否卦下坤上乾,天地隔绝,到了涣卦那么是阴阳交往流淌,因此说“亨”。【原文】《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译文】《彖传》说:涣卦,通达。坚强者下来而不困穷,柔顺者在外面获得位置而与上位者同心。君王来到宗庙,是说君王如今处于中位。适宜渡过大河,是说乘着木舟而有所奉献。【解读】1、否卦九四与六二换位时,是九四下来成为涣卦九二,构成阴阳交织的场面,使全卦又出现了活力,因此说“刚来而不穷”。“来”是指从外卦来到内卦的活动。与此同时,否卦六二那么前往外卦成为涣卦六四,是阴爻居柔位,同时上承九五之君,因此说“柔得位乎外而上同”。2、否卦下坤上乾,乾为君;否卦九四变为涣卦九二,代表君王来到中位,涣卦九五、九二皆为阳爻居中。涣卦之中,有互震(九二、六三、六四)之象.震卦(第五十一卦,震为雷)象辞有“出能够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一语,因此依此能够说“王假有庙”,能够安定民心。涣卦下坎上巽,巽为木,坎为水,木在水上为行舟,正能够有渡河之功。《系辞下》说:“刳(ku,从中间破开挖空)木为舟,剡(yan,削、刮)木为楫(ji,划船器具),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正可说明涣卦的奉献。【原文】《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译文】《象传》说:风吹行在水面上,这确实是涣卦。先王由此领悟,要向上帝祭献,同时建立宗庙。【解读】1、涣卦下坎上巽,巽为风,坎为水,因此说“风行水上”。水遇风那么离散,冰遇风那么融解。松散一方面使人不陷于壅(yong,堵塞)滞不通的窘境,而另一方面又有分崩离析的危险。此可谓利弊互见,需要先王有所作为。2、宗庙祭祀是凝聚民心最根本的方法,使人临时不记得眼前的得失成败,产生报本反始的感恩之心。百姓假设是有了信仰,那么松散将会适可而止。由君王“享于帝”,亦可知古人的信仰系统,有一最高位阶的神明。【原文】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译文】初六:用来挽救的马强壮,吉祥。《象传》说:初六的吉祥,是由于柔顺。【解读】1、初六居涣卦之始,本身阴爻属柔,又上承九二,因此表现为“顺”,并由此得“吉”。2、初六在下卦坎中,坎为陷,为险,坎又为美脊马,因此初六有“用拯马壮”的时机。在此所谓的“马”,所指为初六所顺从的九二而言,因此说“壮”。3、“用拯马壮”(用来挽救的马强壮)一语,亦见于明夷卦(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的六二爻辞,可对照参考。【原文】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译文】九二:离散而奔向几案,懊恼消失。《象传》说:离散而奔向几案,是由于要满足愿望。【解读】1、否卦九四下来变为涣卦九二,九四原与初六正应,如今成为相比,因此说“得愿也”。初六犹如九二的凭靠矮桌,能够让九二稍事休息。“机”为“几”,古人常常隐几而坐(手靠几案,坐着休息)。2、九二虽居中位,但与九五不应,如今有初六(也与六四不应)能够比邻相亲,因此说“悔亡”。【原文】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译文】六三:松散了本人,没有懊恼。《象传》说:松散了本人,是由于心意在外面。【解读】1、在否卦中,六三在下坤中,坤为母,能够怀孕,是为“有身”,而“身”再转义,确实是“躬”,即本身。如今成为涣卦了,因此说“涣其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