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碰触的年华》读后感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知之。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曹丕如是说。确乎,人生如寄。人生,寄于襁褓中的呀呀碎语,寄于懵懂的时光,寄于浮动的青春,寄于成长的年华,寄于易老的岁月;也同时寄于繁华的年代,喧嚣的尘世,茫茫的人群;寄于每一个或明或暗的角落。是夜,捧读赵炳鑫老师的散文集《不可碰触的年华》,眼睛、双足和心灵似乎都有了漫步之处。在越来越年长的日子里,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洗礼,实在是难得一遇。这个中年人,在文学的边缘,与沉思、孤独为伍;在人生的路上,拈花微笑,观赏风景;不再有玫瑰色的梦,不允许再让年华虚度;多情又含蓄的思绪中,常常裹挟着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夹杂着几分惆怅,几分忧伤,几分孤寂;但是仍然在重圧之下时时睁大眼睛,不失时机地校正理想的航线,抚慰受伤的心灵,聚集生命的激光,向着属于自已的目标艰苦跋踄。读《不可碰触的年华》时始终有这样的印象。躺在一间可能属于自己的小小茅屋中,仿佛看见一座无比巨大的城堡正自天际飘忽而过。作者经历了故乡这片苦土上的岁月与人生,用笔细细地描绘着关于乡情、亲情、爱情、孤情的感怀,关于西海固的故土风俗、人情冷暖,关于自然的、历史的、传统的、现代的、人文的、遥远的、近切的点点滴滴,边边角角。他以他执著的殉道般精神,华丽的孤独,惆怅的思念,顺其自然的心态,随遇而安的机缘,看尽着人间酸辣,写尽着人生苦甜。一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苦涩、苦焦、苦痛是人们默认的最基本的字眼:高高的山峁上一道道黄绿相间的庄稼,低低的山梁间一个个耐得干旱、甘于寂寞的家园,一个苦甲天下的名声,一个真真切切、令人落泪的故乡;作者把绝大多数的笔墨落在了为之难忘也最充满情愫的故土西海固。第1页共18页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世长。贫困里成长起来的文人,用散文的形式,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一个文字中的西海固,也看到一个精神层面上的西海固;看见了用文字演绎着艰涩苍凉的人生,也感悟到用笔端抒写着如果我是一条河,就让我悄悄流向西海固般的热爱和眷恋。贫困也造就了这里的山民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苦过来的日子,它使我在逆境中不气馁,在顺境里少浮躁,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视自己的拥有(《关于贫穷》)。许是同样感受过故土亲人生存的艰难与不易,同样感动于乡民的心性的纯朴与善良;黑白文字间思想被放逐在文字之间,用虔诚的心灵体会,竟然发现,那些冷峻凝重的人生感悟碰触着灵魂,自己的心灵也被感动与震憾着。一路读下去,感动他最诚挚的真情,探寻着他苦涩的世界,感受他多情优柔的思绪和悲悯良善的心境;感染着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守心灵的执着,除了文字之外油然而生敬佩之心:在同严峻的自然条件的斗争中,造就了西海固人的粗矿与豪放,但在坚毅刚强的背后,是生存的苦痛与辛酸我的心灵便别被西海固那焦躁不安的土地困扰得无法安宁。面对她那雄浑中的苍凉,质朴中的贫瘠,给予中显示的无奈,我的心跌进一种无言的沉默和思索中。没有什么样的感动比这里生命的挣扎更能感动的了。那背负重扼、肩跳日月的臂膀,那同灾难和贫穷抗争的坚韧如刚的脊梁常常激荡起我关于人生平凡与伟大的种种思索。(《西海固散墨》)贫瘠的故乡,所幸白山和黄土仍在,明月仍在,他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故乡,原本就是一个透着温暖洋溢着温馨的字眼。足迹无论留在何处,总是在内心深处热切地把它向往。在他意识里,从儿时的懵懂延续到人生旅程的结束,故乡,都将会是一个永远不会忘怀的地方。家园/你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滴眼泪/我思念你如同思念我/心灵中的爱人/用一生作注/在流浪的日子里/用文火把你熬成药引/抚慰自己所有的伤痛。对故乡和亲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底层劳第2页共18页动人民苦难的悲悯情怀弥漫在他的绝大多数篇章,很多时候,那些饱蘸血脉亲情的温情而又感伤的文字里,把人世间最凝重最美好的情愫化作涓涓溪流,直抵读者内心,温润着柔软着日渐冷漠坚硬的心田。他写乡情,写风景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