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路格桑花读后感(修改)一路格桑花办公厅马爱丽歌手韩红演唱过一首歌叫《天路》,其中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近人间天堂青棵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每当听完这首歌,我都不禁会想。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才能被称为“天路”;到底这条路有怎样神奇的力量,能带给人们欢乐和幸福。这样一条天路又是怎样修成的呢。直到我看了《一路格桑花》这本书,才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同时也深深地被一种精神所感动。书中描写了长年驻守在川藏公路上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的战斗生活情景,没有火爆的场面,没有煽情的对白,没有诡谲的情节,却让人潸然泪下。也许你会觉得作者的写法很传统,这样的调调太老套。但也正是如此简单、朴素的描写,才能让人体验到平凡中的伟大,在都市的喧嚣中寻找到内心难得的宁静,感受到人间的大爱和真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之路。一开始,我一直在想,一部军旅题材的作品为什么不用一个铿锵有力的名字,反而用花来命名呢,看过之后我明白了:“一路”指的就是川藏公路,简称川藏线,它是连接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在此路修通前,千百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唯一枢纽——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茶马古道;打个比方说吧,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1958公里的路程,如果第1页共15页靠牦牛运输,一年只能往返一次,即使是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可以说,川藏线的开通,使天堑变通途,它是连接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生命线”。川藏线是一条美丽的路,有“中国的景观大道”之称,一路上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但它同时又是一条危险的路,川藏公路含复线全长3176公里,沿途需穿越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横跨14条江河,被中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请继续关注。)险的公路”,号称中国十大夺命公路之首,在这里泥石流、塌方是家常便饭,洪水、雪崩等灾情更是不断,其中有一段“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的路段,由于在其发生的地质灾害具有数量类型多、分布范围广等特点,甚至有“地质灾害博物馆”的称号。当初为了修通拉萨到成都这2014多公里路,3000千多个年轻的生命倒下了。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东起成都,西到拉萨二千四百多公里的路上,每一公里都长眠着一个年轻的筑路官兵,每一个脚印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由此可见,川藏线的确不愧是一条天路,是一条用血肉铺就而成的道路,是一条生命之路。再说说格桑花,它是一种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的普通花朵,秆细花小,看上去总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刮的越狂,它的身姿越是挺拔;雨下的越大,它的叶子越是青翠;太阳越是曝晒,它却开得越加灿烂。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从不畏惧雪域的风寒。在藏族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它寄托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书中,川藏线的武警官兵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在随时都可能要面对牺牲的保通任务中,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任何一点怯懦、犹豫、后退。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感情、青春乃至生命来维护国家民族和他人的利益。他们视战友的生命高于自己的生命,在这里,生活就是奉献,工作就是牺牲。几乎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物质东西。他们拥有的只是被人理解和也许不被理解的精神和感情,这其中最令他们痛苦莫过于家第2页共15页人的不理解,就算是这样,他们宁愿把这种苦默默地承受下来,为了保卫“天路”的畅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值得。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就像那些格桑花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不怕环境恶劣,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把生命无私的绽放在美丽的高原。书中还着力描写了几个女人走进西藏的故事,她们作为军人的妻子,不仅是要面对常年两地分居的生活,而且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什么时候就会遭遇不测,可想而知,那是一种怎样的内心煎熬。书中的三个军嫂,一个是靠打工养育女儿的农村军嫂,独自一人将孩子抚养长大,却从未和任何人诉过苦,千里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