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角看人生》观后感《哲学视角看人生》的作者俞吾金是一位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在这部书中,作者针对当下各种功利主义漫延的思潮,就如何对待人生,向青年们提出了三个观点,即:选择怎样的人生、确立适当的志向、活出自己的境界。一、选择怎样的人生作者认为,人的生命是短暂而珍贵的。如果不想碌碌无为,那么,怎么走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必须用哲学的眼光去选择。那么要怎样去做呢。作者认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但在重大事情上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而且在日常琐事上也能做到坦荡慎独。作者罗列了几种社会上流行的人生观:小市民人生观、得过且过人生观、悲观脆弱人生观、有理想有抱负有气节的人生观。前三种,不是过于狭隘就是过于消极。只有最后一种才是正确和积极的。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一定要像古人一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观和抱负。二、确立自己的志向前提是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不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1/2一步步坚持下来,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像我们干工作要预定一个目标一样,必须切合自己的实际能力,然后通过一番努力和坚持,最终完成工作。作者通过对人的才华和志向的关系分析,认为存在:志向大于才华、志向小于才华,志向等于才华三种情形。志向大于才华,明确的说就是“志大才疏”,志向小于才华,完全是在浪费才华,唯有志向等于才华,才能够最终完成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唯有坚持志向的适度性,做到与才华相适应,才可能走向成功。三、活出自己的境界作者在文中这样写到:“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另一个是安顿灵魂的世界。只有第1页共23页以超功利的方式进入后一个世界,领悟生的真正意义,前一个世界才会被火炬所照亮,变得更美好。”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境界。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唯有超越了功利的境界,人的境界才能提升,人生才更有价值。人生何其短,如何看待和珍惜自己的人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俞吾金博士的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们答案。天泰电力公司第二党支部2012年9月11日2/2第二篇:哲学视角看人生哲学视角看人生俞吾金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研究中心(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外国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已出版的科研成果中,有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一等奖。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怎样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获得意义。换言之,怎样使自己不虚度此生。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我们应该学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选择怎样的人生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短暂的,正因此,它才值得每个人珍惜。人生三岔路口需要行路者做出准确的选择,而准确的选择需要眼光,这种眼光则来自哲学。我曾经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能说出几个父系祖先的姓名。”一般大家只知道自己父亲、祖父的姓名,对曾祖父的姓名已经茫然无知了。我把这种状态称作“有姓名的匿名状态”。意思是说,尽管先辈们都有自己的姓名,但既然已被自己的后第2页共23页辈所遗忘,所以他们实际上处于“无名”的状态之中。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如下两句话:在这里,伟大导师将流芳百世,青年人啊,要想想怎样使自己英名永存。生命在时间的长河悄悄展开,也在时间的长河悄悄消逝。尤其是在网络和信息化时代,大家都在为生计而奔忙,但我以为,有必要匀出半天时间,把手机、电话、电脑都关了,坐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人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度过未来的岁月。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从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