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摘要:目的:优化流程在供应室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2月,供应室外来器械100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流程与规范化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清洗合理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器械损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包率与提前放行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供应室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优化流程,可降低医院感染率,降低器械损失率,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关键词:优化流程;供应室;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随着手术器械与植入物应用量的增加,处理方法与管理手段方面需得到相应的改善与提高。本文研究了优化流程在供应室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观察,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4年10月~2016年2月,供应室外来器械100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包。观察组中空器械10包,轴节器械9包,平面器械11包,显微器械10包、螺钉10包;对照组中空器械11包,轴节器械10包,平面器械12包,显微器械11包、螺钉6包。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流程与规范化管理,观察组与对照组供应室外来器械种类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流程与规范化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2.1术前验收供应室由专门负责的护士对外来器械进行专业的检查、验收,严格保证进入手术室的器械质量。所有供应室外来器械均需要细致的检查,对于器械清洗质量与器械材质及功能质量必须保证达标,如若器械清洗质量未达到标准,需要对其再次清洗,清洗后予以润滑保养,消毒烘干[1],直至器械清洗质量达到标准为止,检查清洗功能完好,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按规范包装,要求器械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重量在7kg以内。这是由于器械包的体积过大或质量过重,极易导致湿包现象,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拆分。如若遇到无法拆分的器械包,需选择超大超重灭菌程序,并严格检查灭菌参数[2]。择期手术保证植入器械在手术前1d报告给供应室,急诊手术需提前3h器械送达供应室,确保供应室的检测时间以及灭菌效果。1.2.2术中管理手术室由专门护士对进入手术室的手术包进行核对,包括核对手术包的有效期、包装的完整程度、标识清楚与否,生物及化学监测是否合格。提前放行的器械包需有护士长的签字并详细登记。手术完成后,所使用的器械需采用盐水进行清洗,以达到减少微生物滋生的目的;没有使用的器械,需覆盖无菌布;手术过程中,不再使用的器械,需要及时收回,防止混杂。所有器械在使用前、使用过程中及其使用后,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拆洗、清洁、消毒[3]。1.2.3有效追溯采用专管专用的方式对器械进行核对,核对内容诸如植入物的条码、器械合格标志,灭菌的炉号炉次,化学监测结果等,并将副本贴于手术单上,负责人需对手术单上的副本进行签字确认。可追溯管理应用于外来器械中,需要对器械的详细信息、器械相关消毒设备、消毒的具体日期、相关操作人员以及具体操作等信息,并将其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中。当发现不合格的灭菌物品时,需及时追溯该器械的详细记录;在器械的整个使用过程中,需严格进行检查,并按时随访使用该器械的患者,对于出现的问题,需及时进行纠正。1.2.4跟台管理由于外来器械的品种较多,需要护理操作人员及时的学习相关器械的管理方法与使用方法。医院设置一系列的培训、考核机制,保证使用该器械的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水平。手术过程中,业务人员可以对手术进行观摩,协助、指导相关人员使用手术器械。1.2.5质量评价检查所有的器械的清洁度,其检查工具可使用放大镜进行,各类器械需按照其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查,例如中空器械、轴节器械、平面器械、显微器械以及螺钉等[4];器械清洁度的具体检查标准包括器械表面的清洁程度是否达到标准、污垢与血渍情况等,器械的关节以及齿槽处是否存在生锈情况、污浊有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