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乡镇卫生院管理制度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制度一、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即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应2小时内先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复核后进行网络直报;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12小时内网络直报,不得漏报、瞒报、重报、错报。2.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甲类传染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发现暴发疫情应立即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县区卫生局。3.各类医疗门诊、住院部均为疫情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对发现的确诊或疑似病命名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4.传染病报告登记表、报告卡及相关记录要准确完整,并按要求进行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注意保密。疫情管理员,应及时核对,检查漏报、迟报、错报情况,并进行校订。5.应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6.列入被消灭、消除或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新生生儿破伤风、麻疹等),除按上述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外,还应按卫生部的特殊要求进行报告和管理。二、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1、做好本单位计算机维护,确保本单位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的每日畅通。2、不得将网络直报的用户名、密码、地区编码上墙或放到明显位置。每月至少修改一次密码。严禁操作人员泄露自己的密码,发现密码泄漏,随时修改密码。3、传染病网络直报上出现问题,随时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不私自找电脑高手处理。4、如录入人员职务有所变更,录入员有义务告知所在单位,要求单位通知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人员情况。5、录入员要有爱岗、敬岗、护岗的职责,确保各单位进入系统密码的保密性。6、每输入一次传染病报告之后进行查询、查重,发现输入错误及时纠正,发现输入重卡及时删除7、录入员每日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录入时间为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要在2小时内录入卡片,并立即电话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发现乙类传染病报告卡,应于12小时内录入监测网络。9、发现丙类传染病报告卡,应于12小时内录入监测网络。10、录入人员如违反上述规定,而迟报、漏报、谎报、瞒报2影响疾病监测网络的顺利进行,造成疾病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疾病的流行或大流行,将给予通报;后果严重,造成不良影响者,上级有关部门对单位及录入员进行处理。三、门诊登记制度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6、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四、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1、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临床医生要求清楚完整准确及时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住址、死亡地点、根本死亡原因、死亡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因编3码等。2、急诊、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的管理急诊及住院医师要做好死亡病例的登记。登记簿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基本内容。并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3、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的要求临床医生在确认病人死亡后,应立即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交予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收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在核实确认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卡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直报并做好报告卡的收集、保存和登记。4、死亡病例责任科室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