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设备变更管理制度1、变更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建立变更管理制度。1、变更管理是指对管理、工艺、技术、设备、操作方法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和管理。以避免由于变更造成的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实施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应写出变更申请报告,明确说明变更的内容、方法和范围。3、对变更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评估),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防范措施。4、变更申请报告应逐级上报并得到批准,形成受控文件。5、变更实施过程应由实施部门监督管理,实施过程要严格控制,严禁超越审批的范围。6、变更实施后申请变更部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考查验收,确保达到变更计划的要求。2、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1、严禁在厂生产区域内吸烟及携带火种(火柴、打火机、bp机、手机)。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在生产区域内违章动火。3、严禁穿带铁钉鞋进入生产区域。4、严禁未经批准而未戴防火罩的机动车进入生产区域。5、严禁就地排放轻质油品、废液、气等化学危险品。6、严禁在各个生产区域内用铁质金属工具敲打物质(设备)及地面。7、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器具及设备。8、严禁损坏生产区域内的防火防爆气体检测设施。9、严禁乱接电源,违章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10、严格防雷、静电接地系统的管理措施;11、规范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与管理;12、做好电力设施的保养工作并定期巡查。3、防尘防毒管理制度1、目的为改善本厂劳动卫生条件,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杜绝职业危害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门防尘、防毒工作的安全管理。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部门安全标准化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4、基本要求(1)建设项目中的防尘防毒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物料落差。优先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3)各级领导要切实把防尘、防毒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防毒防尘工作。(4)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开动条件,保障员工安全健康,实现安全文明生产。(5)厂部每年将防尘、防毒规划和采取的技术措施经费、设备、器材等与生产计划一起安排,把防毒、防尘的措施计划列入技术措施计划和财务、物资计划中,予以切实保证。5、防护与治理(1)要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2)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3)在生产过程中,对散发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废油等,要采取回收综合利用和净化处理措施,未经处理合格不得随意排放。(4)对于容易泄漏或散发有毒气体、液体的工艺设备,要加强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对排毒防尘,通、排风装置要加强管理,搞好维护保养,不得擅自移置他用和拆除。(5)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管道、容器等进行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检修规程》。(6)有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7)在审查、验收新、扩、改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时,发现有不符合防尘、防毒要求,要重新返工,否则不予以验收和投产。(8)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安全距离,要符合安全间距规定,除值班室外,生产区内不得安排人员居住,非生产人员不得随便进入生产区。(9)加强对生产区域尘、毒等污染物的定期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予以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好的,要采取预防措施。(10)加强防尘、防毒器具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并规定配置好防尘、防毒器材,管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巡查。(11)保证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执行,教育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