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科工作制度内窥镜室工作制度1检查医师必须严格按技术操作常规进行。2;检查时要求仔细、准确、迅速、安全,严防并发症的发生。3;检查时活检取材做到准确,送检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标明取材部位及数量,按规定填写送检单,与标本一同送病理科。4;报告单要求书写完整、诊断正确。病理报告应一同附在内镜报告单上提供于临床。并将检查资料包括申请单、镜检记录、病理结果等整理归档。5;认真做好内镜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是至关重要的。6;每个病人做完检查之后,立即进行清洁处理,用浸水的微孔海绵将接物镜及软管末端在清水中冲洗,同时不断注水、注气,将粘附在接物镜面和注气孔上的粘液和血液彻底清除。再用海绵从上而下轻抹整个镜身,清水吸引冲洗,反复多次,直至清洁为止。7;将内镜头端浸在盛有2%戊二醛溶液的桶内,按上述方法冲洗及吸引,多次消毒,消毒后再用清水洗净附在镜上的戊二醛溶液。活检钳用清水洗后同样用2%戊二醛溶液消毒处理。8;将内镜头端浸在盛有2%戊二醛溶液的桶内,按上述方法冲洗及吸引,多次消毒,消毒后再用清水洗净附在镜上的戊二醛溶液。活检钳用清水洗后同样用2%戊二醛溶液消毒处理。9;内窥镜维修保养管理内窥镜室内工作人员必须相对固定,医师与护士有明确分工,要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内镜的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审核内窥镜的检查质量效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0;检查完毕清洗消毒后要吹干内镜,悬挂在置有干燥剂的专用橱内。活检钳在清洗消毒后,可在钳合处涂上硅蜡,以防生锈,并把它悬挂起来。切勿使软管部呈锐角弯曲,以免光学纤维折断。内窥镜护理工作制度;1.内境工作护理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仪器性能,操作规程及珍查常规。2.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工作时要集中精神,认真查对,防止差错。3.每天指定专人填写工作日志和检查疾病索引卡,登记检查结果报告。4.各种器械、药品、被服制定专人保管,定期全面清点,要求帐物相符。5.预约检查前要先了解病人病史,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登记检查日期。6.发给病人检查须知单,使病人了解检查前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病人思想顾虑。7.检查时发现疑诊病灶,不要在病人面前大声争辩议论,以免引起病人不良反应。8.检查结果要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如果有特殊不适,随时来诊,对有可能发生并发症者,要留院观察,出现并发症时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处理。9.病理组织标本瓶,要立即写上病人姓名,认真写送检单,并保管好标本,送检时必须认真核对病理申请及标本,严防差错。10.内窥镜应专人保管,定期保养(一般两周检查保养一次),对精密仪器应严加爱护(如冷光源、电子镜显示系统,要严防碰撞或剧烈震动,并定期通电以防受潮短路),每次检查完毕按不同仪器的处理方法按常规清洁、消毒、保养,妥善保管,并建立使用登记卡。11.认真做好资料的填写登记工作,字迹要清楚,对疑难手术、教学、科研病例做好追踪观察,并填写好资料。12.下班前应检查室内各种仪器及电源开关,关闭电源才能离开。13.镜检报告单经核对后才能发出。病理室工作制度1.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工作负责严谨,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2.每天对送检的标本要进行查对,按序排列,发现错漏或标记不清的标本,应及时与送检单位或个人联系解决。3.切取标本时要专心,并查对姓名、标本性质及份数、病理编号。做好形态描述、记录,必要时画好组织切块图形,以备制片及诊断时参考,防止错漏。4.制片过程中,如发现组织块失漏或其他疑问时,要查看验单记录并及时寻找,必要时找负责取材的医师商量解决,切忌主观臆断。5.染料及试剂要定时更换、补充。使用新配试剂时要留心观察,必要时先试用后才正式使用,以免影响制片质量。6.按时把片制好,并按序排列,与验单校对后才出片(一般在取后24小时内出片),并尽快交给负责医师,争取尽早发出活检诊断报告(普通病例在出片后1-2天内发出报告)。需要重取、重切片或特殊染色的则相应延期发报告。7.阅片时要专心,要查对玻片及验单内容(编号、标本性质、块数及形状等)。有疑问时,应与有关人员(制片者或送检医师)联系解决。8.对疑难病例,除认真细致阅片及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