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的背景分析(一)翻译专业的社会和行业背景1、中国经济国际化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停深入,国际交往、涉外商贸和涉外旅游越来越频繁,翻译的需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这种需求将愈加受人瞩目。据国家外事局记录,中国翻译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10亿元。根据国际当地化行业原则协会(LISA)和美国一家权威机构对世界翻译市场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年翻译产值超过13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60%),将到达227亿美元,而中国翻译市场今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中国翻译市场需求正面临着急剧膨胀的趋势(6月5日《南方周末》)。据有关记录,中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而此行业的保守需求值约50万,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快“也许就会到达100万”。2、湖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近几年,伴随本省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翻译事业日益繁华,目前长沙地区已经同意成立了20多家翻译企业,翻译行业的繁华意味着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湖南省内既有国家科研院所22个,省属61个,市州属175个。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0多家落户湖南。同步,据长沙市科技局资料,长沙市既有国家科研院所89个,民营科研院所300余个,这些单位急需科技翻译人才却没有一位是科技翻译专业毕业生。(二)翻译专业的办学现实状况1、内地翻译专业办学状况。长期以来,我国外语学科偏重外语能力培训,忽视了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殊需求,学科管理和决策部门对翻译学科没有进行对的的定位,将翻译学被列为语言学(一级学科)中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的三级学科,跟“语言教学”和“话语语言学”等并列,致使翻译学科处在尴尬的地位。难以培养一批外语纯熟、知识面广,同步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文化修养的高层次的翻译人才。但近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不停深化,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翻译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对高质量的口笔译人才和研究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对翻译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译学界开始进行反思,建立独立翻译学科的意识日渐觉醒,目前大部分学者的对翻译学的讨论已经从“翻译学与否存在”深入到“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当怎样发展”。同步,在翻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外国语大学于自主设置了“翻译学”二级学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主设置“翻译学”二级学科。目前我国翻译专业的办学层次大体可以分为硕士、本科和专科三个层面。硕士层面,我国翻译专业硕士培养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1986年7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上海海运学院是首批以“翻译理论与实践”命名的硕士点。此后,解放军外语学院和长沙铁道学院等6所大学相继成立了“翻译理论与实践”正式命名的硕士点。至今,全国已经有南京大学等20所高校设有翻译博士点,专门培养翻译方向博士生。经国务院学位办同意,全国第一种翻译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翻译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置。本科层面,由于翻译学与否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因而本科翻译专业成立较晚。1997年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种翻译系,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翻译专门人才。后来在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相继成立翻译系,培养本科层次的翻译专门人才,但真正将翻译作为一种本科专业才正式得到教育部的同意,当年全国只有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大学设置了翻译本科专业。,教育部同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等4所高校设置翻译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7所本科院校设置了翻译专业。专科层面,除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专科学校在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设置了翻译方向,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翻译人才外,到目前为止,我校是专科层次学校当中,初次提出设置翻译专业的学校。2、香港和台湾及国外翻译专业办学状况。国外翻译专业发展较早,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逐渐承认“翻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适应大规模的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许多国家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