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销合作社工作总结报告20XX年,全市供销系统紧紧围绕“凝心聚力谋发展,联合合作兴三农”这条主线,着重在组织体系创新、社有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网络深化完善、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20XX年,全市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商品销售总额104亿元,增长33.3%;实现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20.3%。一、以创新“新网工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1、创新发展了农资供应服务模式。一是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全系统8家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994个供应点,实现商品销售近5.8亿元;与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大户签订农资直供合同121份,覆盖面积近4万亩,送货上门服务800多万元。在海宁开展了农资零差价供应服务和农药包装物回收试点工作,在桐乡开展了农资供应“十统一”服务,市社还牵头组织开展的“全市供销社春耕支农惠农服务‘两区’活动”,都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欢迎。二是全面推行“田保姆”式服务。全市供销系统开始尝试开展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田机械化作业等多种农业服务。全年对76家农业生产单位开展测土施肥配方服务,服务面积扩大到20万亩,供应肥料近2300万元;投放700余台(套)各类农业机械开展机械化耕地、插秧、收割和烘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户签订水稻统防统治合同3400多份,覆盖面积21万多亩;向农户提供种子种苗覆盖面积3.5万余亩。三是直接参与“两区“经营。通过租赁、参股、控股等多种手段,直接参与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市系统拥有粮食生产功能区4个、面积4976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个,面积13102亩,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健全完善了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一是健全了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全市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展示展销中心、平价商店等为主要平台,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和直销配送等为主要模式,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联动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全年供销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达到102.2第1页共5页亿元,同比增长36%,交易量已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涌现了“天天农展会”、桐乡绿色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流通服务品牌企业。二是完善了日用消费品网络。全市供销社依托龙头企业,配合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连锁配送业务,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20XX年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点净增151个、经营总额4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和26%。三是建设了一批品牌企业。20XX年是全省供销系统”品牌建设年“活动。xx市通过参加上级培训、联合工商部门培育、直接下到一线指导、建立品牌孵化中心、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等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年活动“。全年新增浙江品牌5个、省级著名商标3个。全系统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0个,中华老字号1个,浙江老字号1个。3、加快构建了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为配合效能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强行业管理,改善城市形象和民生环境,按照七届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8月份,市供销社牵头组建了xx市废旧商品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具体承接市政府交办的市本级废旧商品分拣集散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目前,已初步确定三个分拣集散中心项目的规划选址,面积分别为:经开区27800平方米,xx区16182平方米,xx区17600平方米;目前经开区岗山路地块已顺利摘牌;xx区和xx区地块正在进行规划调整。市供销社已组织力量全面启动经开岗山路废旧商品分拣集散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并积极参与协调制定市本级废品回收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目前总体进展顺利。20XX年,除市本级和xx市已启动平台项目建设外,桐乡等县(市)供销社也已着手前期规划工作。二、以完成农合联换届和改革为契机,全面带动基层组织发展1、改革完善农合联机制。农合联成立已满五年,20XX年是三级农合联换届之年,各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换届工作,市委市政府颁发“嘉委办发[20XX]46号文件,转发《市农合联关于认真做好全市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换届工作的意见》”。到11月8日,全市61个镇(涉农街道)、7个县(市、区)和市三级农合联换届工作自下而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