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双拥工作总结报告一、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双拥工作机制规范有序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把增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军民的共同目标,坚持把双拥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平部队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和部队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镇(街道)和部门政绩考核范围;纳入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全民教育内容。定期召开军政座谈会、议军会、双拥工作会议;坚持走访慰问制度;坚持党政领导参加军事日活动制度;坚持评比表彰制度。健全双拥工作组织网络机制,建立完善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三家”挂帅,党、政、军、民“四方”配合,市级部门、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双拥创建工作机制,做到了传统工作全面提升、特色工作全面加强、品牌项目重点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双拥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确保了双拥工作的蓬勃发展。二、以双拥创建为契机,各项活动开展扎实有效。今年是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军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双拥活动取得新的成效。(一)做强品牌,航天国防教育特色凸显。邀请了张履谦、钟山、龙乐豪等9位院士和航天专家,举办了xx市航天国防教育进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的“五进活动”,先后举行12场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和4场航天国防知识面对面交流会,制作了100块航天国防知识图版和10000册航天知识读本,将航天国防知识传授普及到学校、机关、社区、农村和企业。(二)广泛宣传,爱国拥军氛围更加浓厚。先后举办了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等宣传教育活动;撰写《八万青少年的航天梦》、《浓浓母子情怀》、《播种飞向太空航天梦谱写国防教育新篇章》文章,分别在《中国双拥》第8、12期《太空探索》第12期上刊登。利用烈士陵园、南湾古炮台、百人坑、莫氏庄院、驻平部队营区等国防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全民国防第1页共5页教育;在车站、公园、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拥军醒目标志。在广播、电视台、嘉兴日报平湖版开设“拥军情”、“五城同创”等双拥宣传教育专栏,滚动播放公益性宣传标语;召开军民联欢会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分层次、多方位,广泛开展双拥宣传,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全市上下形成了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三)精心组织,实事拥军活动积极开展。各级、各部门把拥军办实事视为己任,积极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市财政投资920万元,用于驻平部队购置设备、器材和基层规范化建设等;春节、“八一”及部队集训期间,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走访慰问驻平部队官兵、东海舰队、嘉兴军分区、军队离退休干部,详细了解部队官兵的训练、学习工作及生活情况,并送去了慰问金、慰问品,总计价值100多万元;全市各镇、街道在春节、“八一”期间,积极开展“军民两地书、军地之音”活动,组织开展走访慰问烈军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活动,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祝愿,并赠送慰问金、慰问品20多万元;各部门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和科技、文化、教育、农技、法律、企业“六项拥军”活动,组织30多名农技、卫生、法律、科普专家进军营,开展文化、科普、农技、心理卫生、法律咨询等活动,在部队建立了法律援助军营服务点,为官兵们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建立了图书馆馆外服务点,根据官兵们的阅读需求,定期更换图书,为驻平各部队共供了5600册,送去各类慰问品价值10多万元。三、以落实政策为重点,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认真落实重点优抚对象、退役士兵安置有关政策规定,着力解决优抚对象等实际问题,切实维护保障了优抚对象合法权益。(一)重点优抚对象政策全面落实。按照“政策宣传到位、政策解释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三到位工作思路,率先落实了全市914名复退军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的有关优抚补助政策。建立完善了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门诊补助标准、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退役士兵安置补偿金标准、退役士兵安置补助金标准、退役士兵军龄补助比第2页共5页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