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社会和谐的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一系列制度、体制、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来保障和推动的。立足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与分享发展成果的平等权利和公平机会,推进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完善所有制结构,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形成激发活力、促进稳定的财产关系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适当的产权制度,既是社会活力的源泉,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不仅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层次性、阶段性要求,也有利于它们之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在竞争中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和风险分担。从产权制度的角度看,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创业、创新和劳动的积极性,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有利于稳定投资预期,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首先,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其次,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应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与其他企业同等的投资机会、行政服务、市场环境和权益保障。引导个体私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产权结构、治理架构和管理方式的科学化、规范化。第三,改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当前,推动产权制度建设需要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建立严格的可追究的责任制度。授权国有资产的专门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或所有者职能,第1页共5页通过人格化的代表进入企业依法依规管理企业重大事务。进入企业的国有资本的人格化代表应通过市场公开招聘,并相应建立起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责任人、对企业国有资本人格化代表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二是健全产权保护法规,切实维护各类财产的合法权益和平等发展权利。完善经济调节体系,健全公共服务制度,形成促进和谐、确保稳定的社会管理体制良好的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保障。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应把握完善经济调节体系和健全公共服务制度这两个重要环节。完善经济调节体系。经济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主要构成部分。维护经济稳定,有赖于形成科学有效的经济调节体系。从经济调节的内容上看,其重点是有效调节总量和结构,有效梳理社会成员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简言之,一是调节生产,一是调节分配。把生产调节与分配调节结合起来考虑,当前应着力做好这样几项重要工作:第一,立足于城乡互动和体制创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第二,实施有重点、有区别、有倾斜的区域发展政策,推动形成各区域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逐渐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第三,着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四,加快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合理兼顾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从经济调节的方式上看,首先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在实施经济调节时,应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切实把握好调节的时机、力度,注重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其次需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实施有力的宏观调控;又赋予地方必要的调节权力,满足地方的实际需要,增强经济的活力与效率。健全公共服务制度。健全的公共服务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催化剂和社会危机的化解剂。由于政府是经济社会管理的主体,健全公共服务制度的实质就是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第一,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第2页共5页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审批范围,不断改善审批方式,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审批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