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一、小说中的社会环境(一)封建科举制度的社会环境(二)社会中人们的态度二、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语言和表情形象(一)《孔乙己》中的语言和表情形象1.周围人们的语言态度2.孔乙己的语言和表情3.孔乙己对封建文化的态度4.掌柜对孔乙己的态度(二)《白光》中的语言和表情形象1.陈士成落榜后的形象2.陈士成开始沉迷于自我幻想世界三、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动作形象(一)孔乙己的的动作形象1.对“排”和“摸”两个动作的分析2.孔乙己离开酒店的动作(二)陈士成的动作形象1.低沉的“跳”2.痴迷的“走”3.执迷的“挖”4.疯狂的“奔”四、思古观今,反思生活中的不足(一)对孔乙己“命运”的沉思(二)对陈士成“执迷”的沉思(三)联想生活中现实的思考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摘要】:鲁迅作为中国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革命家,其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封建社会黑暗的反思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乙己》、《白光》是鲁迅小说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两部,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性与思想性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而本论文则主要是从其小说的角色展开分析,通过社会环境、知识分子的语言和表情形象、动作形象三个方面来分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描写,让我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科举制度毒害,而在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陈士成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对其人物形象特征做详细而深刻的总结,并尝试着将人物所蕴涵的时代意义进行剖析。以我对《孔乙己》和《白光》两部小说的理解,来阐述《孔乙己》和《白光》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和封建科举制度给社会带来的毒害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形成了世态炎凉,促成了这种封建迂腐的社会形态,并从中反思【关键词】:知识分子,科举制度,形象【正文】:在我所了解的鲁迅作品中,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孔乙己》、《白光》这两部小说,其中《孔乙己》最为熟悉,在上初中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当时对孔乙己的形象感觉很是好笑,很难理解那种人物形象,现在细读起来,感触颇深,这种贫困潦倒的穷书生气质中又不乏那种高傲的迂腐,却是别有风格的对科举制度的抨击。而《白光》则是描绘了头发花白的老童生陈士成的悲惨故事,活画出陈士成屡屡落第,连秀才都没考中过,并且对发财陷入痴迷,以至于精神出现异常沉迷于自己幻想的世界中走向死亡的一个悲催的命运。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科举制度影响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来揭示知识分子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以及普通百姓也颇受侵害,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世态炎凉的一种悲惨画面。而和现今社会中还可以感觉到类似的情景,希望可以通过对孔乙己和陈士成的分析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反思。一、小说中的社会环境(一)封建科举制度的社会环境《孔乙己》和《白光》两篇小说刻画的社会环境都是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中,而封建科举制度最大特点是内容单一、竞争激烈,是过去选拔官员而设置的考试,科举制度的竞争异常激烈,磨灭了知识分子应有的傲气,脱离了现实生活中的活气,科举中严格的以“八股文”为准,而过于的死板、迂腐,从而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而读书人甚至要把毕生精力花费在八股文上,使人们头脑僵化愚昧、呆板,缺乏创新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了科技进步,这样制度,导致了社会人们冷漠无情、麻木不仁。而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孔乙己和陈士成的一生迂回曲折、凄凉悲惨的命运也就逐渐的孕育而生。(二)社会中人们的态度《孔乙己》中“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随后又通过文中第一人称“我”的职务的变换,充分的刻画出酒店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的”,酒店冷漠的气氛,充分体现了世态的炎凉,又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呈现出一种病态。在“短衣帮”与“穿长衫”形成对比的情况下,更显示出孔乙己的与众不同,孔乙己也是穿着长衫的,但确是还不如“短衣帮”的,夹杂在这两种人的中间,一种不伦不类的形态,正是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为后面孔乙己的悲催命运埋下了伏笔。《白光》中开头对中“乡试”后情景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