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正乡中心小学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北正乡中心小学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从2016年5月11日-5月17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日”教育活动,突出安全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狠抓学生安全防范,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我校结合实际,广泛宣传,坚持安全知识教育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的原则。1.积极营造氛围。我校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媒体,通过召开晨会、主题班会、观看宣传图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技能。各年级开展了“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的系列主题班会活动。通过班级黑板报展示了“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各种灾害的避险知识,提高师生自救能力。2、5月9日升旗仪式的阵地,由副校长王增元给全校师生讲解地震有关知识和安全常识。在国旗下讲话中学校号召全体师生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防灾减灾演练,防患于未然。同时,在5月12日,各班班主任为学生上好一堂安全教育课。3.组织隐患排查,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我校于5月12日,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逃生演练,全校师生安全疏散花时1分35秒。由于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提高了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逃生技能,检验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4、本周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栏、教室、实验室、电脑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总之,通过“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特别是5.12防灾减灾日逃生演练,大大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建立起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努力做好学校的一切安全工作。第1页共9页六年级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观察物体能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看到(更多的细节)。(识记)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领会)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领会)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领会)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运用)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分析)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运用)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识记)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识记)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识第2页共9页记)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识记)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领会)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