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作如何才能保证整个组织包括每个成员的活动协调一致朝向组织目标,按照预定的方案执行,如何才能使目标和方案符合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决滚和环境的动态平衡.这就需要对组织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加以监督和控制。控制和监督是保证组织决策和决策实施达到动态适应的必不可少的管理职能。美国管理学家巴达维说,“没有控制,组织就不起作用最好的计划和决策都是要落空的。”第一节控制原理一、控制的含义和管理功能(—)控制的含义控制是根据决策计划制定I作标准,用标准来检查监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结果.看其是否符合组织目标,是否符合汁划要求,及时发现偏寓、差异和问题.采取矫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计划进行,回到预定日标上来,或者适当调整计划或目标,使之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变化的管理职能活动。控制就像轮船航行中的掌舵活动。轮船及员工就是组织,设定航行的目的地和航线就是决策计划。当轮船启航以后为了使它朝着预定的航向前进,就必须不断将轮船现在的方位与预定的航线进行比较,一旦偏离航向,就要转动舵轮,使它回到正确的航道上来.如果在航行过程中,由于天气变化,核原定航线已无法达到目的地这时舵手就必须改变航向和航行汁划,以最终顺利到达.显然没有舵手的活动,再奸的轮船,再周密的航行计划,也可能到不了预定的目的地而驶向苦难的深渊.从逻辑上分析,控制是在决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后,有动才需控,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控制贯穿于管理的始终。决策确定控制的基本标准,方案设定自动调节的程序,这就是预先控制。一旦决策开始实施,组织开始运行,监督控制就必须相伴而行,随时发现偏差.随时纠偏,这就是现场监督和直接控制.当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以后,要进行检查总结,与原定阶段目标相对用,看看有无偏差,分析原因,纠偏改正,这就是事后控制.在整个控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现场控制和直接控制,我们称之为监督。预先控制可以归结到决策计划过程中事后控制是必要的,但往往是在偏离目标计划的行为造成不利后果以后再控制,为时已晚。(二)控制的必要性和功能控制的必要性在于:l.环境的变化。组织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经常的,尽管在决策阶段已经对这种变化做了预测,井尽可能采取了对策和措施,但出乎意料的变化还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变化必然影响决策计划的执行,甚至使其根本无法执行.只有加强对决策实施过程的控制.随时注意环境变化及其对实施的影响,才能根据变化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有时甚至是整个决策进行推倒重来。2.管理权利的分散。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任何组织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组织分权的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因为每个层次的主管都必须定期非定期地监督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运用,保证他们的行为符合决策目标和计划方案.如果没有控制,一旦发生下属权力不负责任的滥用,或活动不符合决策计划的要求,管理者就无法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整个组织活动就会导致无序混乱。3.组织成员素质能力的差异。组织成员素质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必然使他们对决策目标和计划方案的理解不同,必然导致实际工作结果在质和量上的不同,这种不同会使方案实施过程出现不协调,在局部上与目标计划要求不一致,进而会对整个组织的目标活动造成干扰和冲击。如果不对此加以监督控制,及时纠偏,组织目标就无法实现。从控制监督的必要性入手,我们就不难理解控制在管理中的功能。首先是控制组织活动适应环境变化。这包括通过对方案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检查,分析偏差原因中环境变化的因素,并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决策者根据环境变化对方案作出调整相应调整实施活动本身,以保持组织和环境的动态平衡。其次是限制偏差的累积,避免偏离的增大。组织活动过程中,局部工作出现差错,对决策目标产生偏离是不可避免的。开始可能不会对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但是,这种差错偏离如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小的差错和偏离日积月累、扩散放大,终将给组织带来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甚至导致决策的崩溃、组织的涣散。再次是组织形式分权结构的保证.分权是现代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