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贵州苗居建筑VIP免费

浅谈贵州苗居建筑_第1页
浅谈贵州苗居建筑_第2页
浅谈贵州苗居建筑_第3页
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浅谈贵州苗居建筑摘要:本文在研究贵州传统民居环境自然生态特点的同时,关注传统民居在历史、文化、地理的综合作用下,分析传统民居的生态特点,挖掘传统民居中普遍而朴素的生态价值,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关键词:苗族建筑生态观念文化内涵现实价值1苗族建筑的研究背景苗族,作为中华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一个分支,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因长期受到其他强势民族的驱赶,逐步形成一个好斗性很强且勇敢的民族,这从苗族人民的斗争史中可以得到佐证。为躲避战乱和保存实力,几经迁徙,从最初的长江中游西迁到了我国的西南山区,居住位置也从山下逐渐搬到了半山腰。而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称的贵州,由于山形复杂地势不平,苗族人因地制宜,智慧性地创造了吊脚楼民居。也正因为地理及生存环境的苛刻,加之部落间争夺土地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苗族人民空前团结(这从他们的大团结舞蹈、聚落中心空间“铜鼓坪”以及民居建筑中具有强烈中心感的堂屋就可以察觉到),至今苗寨还以同一血缘和姓氏聚居。苗族传统干栏式建筑,在我国传统建筑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穿斗式结构和特有的上楼下畜居住形式,能够诠释苗族各个发展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很有民族特色2传统的苗式干栏式建筑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修建吊脚木楼的地基必须是把斜坡挖成上下两层;每层进深各为6尺多,各层面积约100平方米。上下两层相差约4尺多,层与层之间的山壁和外层山体用石头砌成保坎。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吊脚楼采用穿斗式结构,每排房柱5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间用瓜或枋穿连,组成牢固的网络结构。中柱一定要用枫木,因为枫树是苗族的生命图腾树,是象征祖先灵魂的圣树。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2.1苗家吊脚楼的形成的原因2.11历史原因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2.12地理气候原因贵州多山多丘陵,使得传统的民居建设力求依山傍水,避风朝阳,讲究自然的形势,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合理的布局,处于山区则利用坡地,既节省土方,又能建造成建筑群体高低错落的优美气势,于水边则利用河道,组成水网交通,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依是贵州传统民居设计的总体思想.贵州苗族的吊脚楼都是因时因地来创造人之根本居所.在寻求居住环境时,一般都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背上可以阻挡冬季的寒风,前方开阔可以得到良好的日照,可以接纳夏日的凉风,四周丘陵可以提供木材,燃料,山上的植被又能很好的保持水土流失.从自然生态,建筑技术角度出发,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是古代民居建筑的优秀特征和经验.2.2苗家建筑民居空间解析苗族由于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既要考虑到对外的防御,又要考虑人居住的上尊下卑、崇宗敬祖、礼乐相济,从而表现出上人下畜的吊脚楼空间、堂屋为中心的对称布局等。2.2.1苗居建筑的结构第3页共9页第2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页负一层为伺养牲畜的生产空间;一层主要是堂屋和起居厅、通廊的公共和半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厨房辅助空间;二层主要是居住空间;阁楼主要用于杂物存放和晾谷物。屋子的底层伺养牲畜,与上层空间严格分开,具有隐蔽性,其入口除直接与户外相通外,一般在厨房也设一个入口,方便村民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小学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应用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