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悉心演绎品牌价值─海信的战略性品牌管理透视最近,正如“海信”给人们一贯的品牌联想一样,稳健、诚信甚至保守,海信没有对外做任何炒作式宣传,但通过当今中国第一强势财经媒体《中国经营报》,细心的人会发现海信品牌运作上的令人眼睛一亮的颤变:原先作为海信品牌形象代言人的e化的宁静不见了,变成了一个极其现代科技感的银色金属打扮的3D动漫人物,早先“创新就是生活”与“做新的,做好的”的品牌口号换成了“海信动情科技新生活”与“有爱科技也动情”,每每出现的企业宣传人物形象由原先普通的销售、服务与技术人员改成了清一色的一流前沿先锋式的顶级高科技专家,并且有名有姓还有个人故事,每人还有“爱心互动精彩一句话”,从“数位高清电视博士”张建萍、“创造海信智慧交通技术”的陈维强博士到来自索尼的“日籍PDP国际专家”小关信行、“视频显示技术博士”的刘卫东再到“把握海信变频技术终极趋势”的EMC专家史文伯与“海信CDMA之母”的杨文琳博士。。。。。。遍布了海信核心的主导产业。专业财经媒介,大开整版的篇幅,与IBM与惠普等国际品牌如出一辙、互为邻居,虚拟动漫形象人物与有血有肉的有形科技先锋相辉映,产品、技术与人物之间的无缝对接,突显的不仅仅浓重的领先的国际化的科技色彩,还处处流溢着爱心切切、情意绵绵、锐意创新的生活色彩。。。。。。细细看来,其实,这一切正沿袭着海信一贯的企业价值趋向与品牌管理思想,既塑造以“创新科技”为核心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价值。可以说,这是海信拉响的又一次品牌创新交响曲的前奏。大家知道,家电业是当今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烈的行业,1995年,国内的家电品牌有200多个,而到了2000年仅剩下20多个,短短的5年时间品牌的淘汰率是90%,叁照国际经验,有人预测,2005年,国内家电品牌最终能生存下去的只有4─5家。可以说,家电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一场品牌的角逐。而历来崇尚创新的海信,在国内众多家电品牌因循守旧,徘徊在歧路之时,凭藉其内部积蓄的创新之力,完成了漂亮的“转身”,在互动电视、智慧变频、CDMA手机等领域业拓展出了一方全新的天地。2002年,海信集团实现的销售收入为161亿元,利税5.96亿元,净资产达到25.6亿,名列中国电子资讯百强企业的前十位。海信,业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一个走出了家电业“疏於内功、酣战价格”怪圈的、追求技术创新的“技术流”品牌。因此,不少专业人士还将“海信”誉为品牌的“模范生”与“中国的索尼”,甚至还预测未来留存的4-5家家电品牌,海信就在其中。在我看来,其成功在於找到了如何正确演绎品牌价值的策略。可以说:作为一家典型的国营控股企业,海信与国内大多数企业一样,在品牌的建设与管理上,也存在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从粗放的品牌经营到战略性品牌管理,海信,一直在进步,在创新,海信正凭藉自己一贯的稳健与创新的风格,从企业文化与人到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在变与不变之间,悉心演绎着自己独特的且持续的品牌价值。回顾一下海信品牌近10年的发展历史与策略演进过程,作为致力於打造本土强势个性品牌的我们,不禁为之欣喜,稳健的海信正在走上了一条品牌与销售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道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信,的确不失为本土品牌管理与运作上的一个典范,值得学习借鉴。一、“海纳百川、信诚无限”海信的前身是青岛牌,90年代初就是山东的知名品牌。在1994年前,海信还是一家老牌国营企业──青岛电视机厂,产品单一,管理落後,加之当时的计画体制,企业基本上没有品牌运做。1994年,即周厚健出任厂长後的第二年,取“海纳百川,信诚无限”之义“青岛”正式更名为“海信”,并导入了以蓝红相间的品牌标志“Hisense”为基础的CI工程,并将“海纳百川、信诚无限”确立为的企业与品牌的内涵,突出了当时海信欲以博大胸襟和无限诚信追求成长的强烈愿望。正如海信品牌的标志一样,冉冉升起在东海之滨,海信开始初步形成了以企业文化与形象为基础的品牌运作思想,开始了品牌营销之路。可以说,“海纳百川、信诚无限”仍只是海信企业的一种价值观,反映的是当时以CIS来塑造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