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一课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及水平分异规律主讲人:段立江济宁一中地理教研室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较为普遍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了解其表现和成因。2、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命名方法,掌握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3、理解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通过景观图片和地理分布图等,学会读图分析的方法,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要素内在规律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述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环境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二是空间差异上存在规律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较为普遍的自然地理现象,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尤其是旅行中的直观感受入手,指出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接着给出自然带的概念,并以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寻找其变化规律性,同时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及其原因。教材编写中为落实课标中“运用地图分析”的要求,分别设计了几个相关的读图活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运用地图来探究和总结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三、重、难点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展示四幅图片:干枯了的胡杨林、枝繁叶茂的椰子树、傲立的雪莲、娇艳欲滴的荷花。引导学生分析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即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终年气候湿热;气候寒冷,土质瘠薄的高山地区;气候温暖的湿生环境。从而得出结论: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是存在差异性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板书)承转:地区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这种现象我们又称作“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理环境将的差异性是自然界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陆地表面不同的地区,自然带类型不同,反映了全球各地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自然带内也不存在地理环境完全相同的两个地区。可见,地理环境是自然界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板书)承转:什么是“自然带”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第一自然段,了解自然带的概念。提问,学生回答: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教师在大屏幕上给出自然带的形成过程图:纬度位置——热量植被成带状地理位置气候陆地自然带海陆位置——水分土壤一定宽度承转:地球上有哪些自然带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图3--1-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按下面的图例给出的自然带的名称,在图上一一找到它们的分布区。在大屏幕上展示自然带的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提醒学生主要观察。强调:应把主要的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分布情况掌握。为了增加学生对各自然带的感性认识,给学生播放一组各自然带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接下来,做两道探究题,即课本59页的活动题。1、请你将“世界气候类型”与“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对照,试着寻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联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体一一对应的关系。然后,出示两者的对比图,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对应关系。并着重指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与之对应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与之对应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大陆的东西两岸,且有两种气候类型与之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纬度季风气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带名称的特点:大都用自然植被的名字命名。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最能反映一地的地理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