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0页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深府〔2011〕17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深圳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站在新的起点,谋划新的发展(一)“十一五”发展成就。一是社会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和谐深圳”、“民生净福利”、“民生幸福”等理念深入人心,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社会事业建设突飞猛进。“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民政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资超过300亿元,相当于特区成立后前25年同口径投资的总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20.4%,义务教育在校生新增11.3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新增3.34万人,学前教育在校生新增11.3万人,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市。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眼科医院、市疾控中心等17个大型卫生项目,医疗机构总数增长68.8%,新增医院病床6018张,社康中心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15分钟医疗圈”。市政府投入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5亿元,深圳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新馆和中心书城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成功获得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办权,新建改造一批体育场馆,体育场馆建设规模达历史之最。开展建市以来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迎大运”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建成省立绿道335公里,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轨道交通线路陆续开通,多模式、多层次的公交体系基本形成。第2页共20页第1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0页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70%以上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学生,户籍学生与符合条件的非深户籍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医院门诊次均医药费用与“十五”期末基本持平,住院人均医药费用年均增长绝对值和增幅均低于全省医院平均水平。市属公益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完成140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布点。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每年均保持在3%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参保规模稳步扩大,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农民工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16.9万套,解决了1.85万个户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享受低保的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以低保制度为基础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持全国领先。实施积极宽松的户籍迁入政策,数十万来深建设者通过积分入户、技术技能迁户等渠道转换为深圳户籍。新建各类公园435个,“公园之城”初具规模。建成并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18座,处理能力达到306.5万吨/日,主要饮用水水质良好。自2007年建立公交财政补贴机制后,政府专项补贴超过16亿元。在全国率先推出逐日滚动七天预报、气象灾害分区预警、气象灾害预评估、灰霾等级预报、扬尘污染天气预警等,形成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三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呈现新局面。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初步实现从按行政区域配置向按功能区域和服务群体配置的转变,由原特区内为重点向全市范围均衡配置的转变。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城、大运新城等功能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完成96所原村办小学改造工程,学校设施和生均经费的标准化配置制度初步建立。完成原特区外6家市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规划布局,为医疗卫生特区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重要功能区、重点产业园区、大型生活片区新建了一批重大文体设施,初步实现“10分钟文体圈”。全面实施“固本强基”社区建设工程,200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29.8亿元,建设了14624个项目,改造和新增社区用房190万平方米,社区文体等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超过85%。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全市统一。原特区内外户籍实现自由迁移。原特区外社区市政设施移交接管工作全部完成。原特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