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自检自查报告(20XX年.12.9)一、基本情况XX县区2020—2021学年有各级各类学校229所,其中:幼儿园108所(民办园4所)、小学102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0887人(建档立卡学生14410人),其中:幼儿园9959人(建档立卡学生2296人),小学24258人(建档立卡学生6945人),初中10038人(建档立卡学生3219人),普通高中4431人(建档立卡学生1181人),职中2098人(建档立卡学生717人),特殊教育学校103人(建档立卡学生52人)。二、工作成效2019-2020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共计34377人,其中:小学23611人,辍学学生1人,辍学率0.004%;中学10766人,辍学学生53人,辍学率0.49%。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劝返辍学学生53人(非婚生育3人),其中:通过宣传教育劝返学生38人、责令改正劝返学生12人、行政处罚劝返学生1人、强制执行劝返学生2人;失踪失联1人。2020-2021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共计34296人,其中:小学24258人,中学10038人,中小学辍学学生0人。截止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已无辍学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非婚生育学生2人,其中:九年级1人,八年级1人,均采取送教上门方式开展保学。三、工作措施(一)严格落实“双线四级”责任。制定了教育扶贫方案和控辍保学方案,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一县一案”“一校一案”“一生一案”,政府主动履职、部门积极参与、学校主动作为,县乡村组干部和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到控辍保学工作中,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第1页共5页(二)精准摸底动态监测。每年秋季学期扎实开展“四查三比对”工作,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校不漏生”的原则,抓住户籍、学籍两条主线,与扶贫大数据进行比对,以乡镇为单位逐村、逐校纵向到底,县教体局协同公安局、扶贫办横向到边核查,做到“个个都清楚,人人有交代”。同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情况月报、辍学学生周报、在校学生日报制度,确保底数清、去向明。(三)“一生一案”精准保学。针对打工务农、厌学辍学、因病因残、在家上学、入寺入教、早婚辍学、扶贫易地搬迁、超龄离校、重病重残等18类辍学类型学生进行精准分类,按照“一生一案”分类施策,将每一名辍学学生保学责任落实到具体乡镇、职能部门、挂包部门和学校,做到“应入尽入、应返尽返、应保尽保”。(四)整合力量依法控辍。一是教体、法院、司法等县直有关部门联合各乡镇人民政府,严格按照宣传教育、责令改正、行政处罚、提起诉讼或强制执行“四步法”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作为宣传重点,制作了控辍保学宣传片《花开有声》,依托教师家访、扶贫工作队及县乡村组干部入户等途径,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有关政策。二是县卫健局聘请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疑似心理疾患学生进行检查、医学鉴定。抽调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部门专业人员,组建县控辍保学“心理疏导团”“法制宣讲团”和“生理卫生宣讲团”,对全县中小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法制及生理卫生知识宣讲。三是成立了由县直相关部门组成的特定学生专门教育入学听证工作领导小组和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专门学生和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进行听证、评估认定,提出合理安置意见,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五)多措并举做好稳控。一是制定了《XX县区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学生安置工作方案》(施教体发〔2019〕117号),按照“免费食宿、集中安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失辍学学生辍学时间长短、文化知识基础等基础上,采用就近就便随班就读、单独编班、普职融合、集中安置、送教上门等第2页共5页方式分类安置劝返学生。劝返的53名学生中,普职融合2人、集中安置3人,送教上门4人、随班就读44人。二是按照“两个为主”原则,统筹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六)精准落实学生资助。一是制定了《XX县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施教体联发〔2019〕8号),按照标准落实好各教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