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塔尖不缺塔基浙江物流人才要向高端发展(2004-08-2508:24:29)对浙江物流人才短缺的各项猜测不断见诸报端,杭州市现代物流协会在历经两个月的调查后发现,事实上,浙江基层的物流人员从业者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已经基本满足了需求,高端物流人才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但这些“金字塔”的顶端需求量永远都不会太大,关键在于,物流从业人员要成为塔尖,都需要从基层做起。科班出身难有用武之地此次杭州现代物流协会对物流人才的专项调查分为企业和个人两部分。企业调查部分,共走访了80家企业,其中工商企业48家,物流企业32家。企业需求最大的是中高级物流人才。工商类企业提出,他们最需要的是物流部经理、仓储主管、配送主管、采购经理、物流总监、物流系长(外资、合资企业)等;而物流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物流销售经理、物流业务经理、客户操作经理、物流总监、物流副总经理、物流运输主管、配送中心经理、贷代主管、物流培训主管等。两类企业都希望,来企业工作的物流人员能够具备3-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而年龄能在30-40岁之间。高要求当然要和高薪水匹配,大多数企业提出,物流经理的年薪可以达到8万元左右,物流总监级年薪则能超出15万元以上。求职者方面,从对通过浙江物流网求职的691人次进行统计后发现,大多数求职者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其中,三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占75.69%,其中即将毕业的学生(毫无工作经验的)占13.89%。但大部分求职者学历较高,大专学历占32.85%、本科学历占33.14%,硕士及以上的占9.55%。虽然整体学历水平较高,但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因此薪资也一直在比较低的水平徘徊,年薪3万元以下及没有注明薪资要求的占51.6%;年薪要求在3万-5万元的占28.20%;年薪要求在6万-10万元的占17.2%;10万元年薪以上的占3%。一方面是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经营人才的奇缺,企业领导为此大伤脑筋;而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物流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跳槽频繁,俨然一幅人才过剩的景象。造成企业需求和个人求职实际情况背离的原因,杭州市现代物流协会副会长赵成锋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是许多物流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的概念和意识,外行领导内行。由于长期以来企业对仓储运输等部门不够重视,从业人员不够专业,使得这些企业只具有很初级的仓储、运输能力,根本无法达到现代物流所追求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比如,仓储管理部门经理多数是半路出家,或由别的部门调动或改行过来,基层管理人员仍旧是过去“老库房”那一套,除了按单发货、入库以外,不具备现代物流系统所要求的人员素质。二是企业用人机制不合理,不能人尽其才。企业对物流人才的期望值与实际发挥出来的能力也存在差异,用人机制不尽合理,不能人尽其才。一些企业虽然能够意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但却忽视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或者物流管理软件选择不当,扩展性和灵活性差,很难进行二次开发挖潜和进一步优化。这样,留给物流专才的发挥余地就很小,无法体现物流人才的价值。三是急功近利,物流人才培养难。现代物流是一门跨多个学科的理论,同时它的实践性也非常强,这就要求物流人才不仅要拥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普遍“急功近利”,甚至要求物流人才上岗后一两个月内“立竿见影”,很快扭转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而科班出身的物流从业人员刚刚毕业或通过各类物流培训持有证书时,因为缺乏经验,求职比较困难。但一旦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积累工作经验后,往往又容易跳槽到条件更优越的企业去。这也使得一些企业在费了大力气培养物流人才之后,却落了个“人财两空”,“吃一堑,长一智”之后的企业宁肯用素质低一些的“子弟兵”,也不太放心使用专业的物流人才了。人员素质供应方不敌需求方专业的物流公司作为物流服务提供方,要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物流解决方案。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专业物流公司的人员素质却普遍低于物流服务需求方(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据初步调查,中型以上工商企业从事物流工作中层以上的人员中(部门经理以上)大多是大专学历以上,而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