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xxx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xxx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建立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统计数据公信度和统计服务水平,努力推进我县统计事业实现新跨越,根据《XX县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发〔2008〕113号)和《xxx市统计局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试点的通知》(xxx统〔2009〕37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决定开展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活动。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思想统领,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三大青田”目标和任务要求,以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为核心,切实保障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建立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二、总体目标1、统计行为法制化。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统计职责,自觉在统计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做到依法统计。2、统计方法标准化。要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制度方法和统计标准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调查方式和工作规程采集、整理、上报数据。网上直报报表,要执行规定的操作制度。3、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机构逐步实行网上数据录入、传输,推行企业网上直报和超级汇总制度,减少各方面和各环节的干扰,避免再生性差错,提高源头数据质量。4、统计工作制度化。要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种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档案等管理制度,完善统计监督机制。5、统计人员专业化。基层统计专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第1页共3页统计人员的录用、调配及变动情况应及时与县统计局沟通,并报县统计局备案。三、活动内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指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符合《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达到统计行为法制化、统计方法标准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制度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内容主要包括统计机构和人员、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法制、统计档案、统计服务、统计数据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四、实施步骤(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9年6月一7月)。成立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机构,配备镇村统计人员。(二)实施阶段(2009年8月一10月)。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一是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二是全面开展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使基层统计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源头数据质量。(三)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1月一12月)。通过创建、检查、验收等一系列活动,按照“镇申请、县统计局考评、xxx市统计局验收”的程序通过考核验收,通过统计规范化建设试点活动,树立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典范。五、工作要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难度大,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健全制度,逐步推进。(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XX县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意见》(青政发〔2009)50号),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统计机构建设,保证统计工作职能得到优化,人员得以稳定,力量不受削弱。(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活动中要成立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要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责任到人。(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要以规范化建设活动为契机,通过广播、横幅、培训等途径,积极宣传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工第2页共3页作的重要意义,为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开展对各级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2009年6月17日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