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会计法律——————全国人大发布(会计法、会计注册师法)↓会计行政法规——————国务院发布(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财政部发布(会计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核算制度企业监督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制度(138个)↓↓↓↓企业会计制度企业监督、管理制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现金工作者表彰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地方性法规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法律的效力最高,以下依次为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成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注:1、会计法律制度的目的——调整会计关系:(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2)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2、会计法律制度(1)狭义的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广义的会计法:所有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法律、法规、规章)。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会计法》(层次最高,制定其他法规的依据、调整我国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简称《注册会计师法》(颁布于1993年,是我国中介行业的第一部法律))1、《会计法》(颁布于1985年1月21日)的立法宗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会计行为——(1)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行为;(2)保证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行为和监督行为。3、会计资料:(1)会计凭证;(2)会计账簿;(3)会计报告;(4)其他。4、会计资料的质量特征——真实性和完整性。5、《会计法》的主要内容:(1)规定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2)会计管理的权限;(3)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4)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5)会计法律责任。(二)会计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发布或批准发布。用于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判断)1、《总会计师条例》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财政部制定。1、会计部门规章:(1)《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2)《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3)《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会计规范性文件:(1)《企业会计制度》——除小企业和金融企业之外的我国境内企业。(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范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3)《企业会计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4)《会计档案管理办法》;(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6)《小企业会计制度》。(7)《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四)地方性会计法规: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划分会计管理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一)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单选);(二)会计工作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财政所不是);注:1、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主管本级会计工作;2、审计、税务、央行、证监会、保监会等可依法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三)会计制度制定权限:1、统一会计制度——财政部制定;2、特殊行业的具体办法和补充规定——行业依法制定,报国务院财政部审核批准;3、军队的具体实施办法——解放军总后勤部制定,报财政部备案;(四)会计市场管理1、政府必须加强对会计市场的管理,包括会计市场的准入管理、过程的监管、和会计市场退出管理三个方面。(多选)(五)会计人员管理:1、一般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是一种执业资质(判断)注:(1)会计人员包括从事下列工作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