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剖析探寻——小学四年级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十年磨一剑”,“高效课堂”是东莞十年“课改”的重要成果。通过“高效课堂”,东莞不仅去年取得高考全省第三的好成绩,而且中小学的综合教育教学水平也由全省的“落伍者”一跃成为“排头兵”。今年,我在庆幸学校成为市里“高效课堂”展示学校的同时也再次遇到了四年级的学生在简便计算时常出现看似“低级”的错误、正确率偏低的老大难问题。找出“病因”切除“病灶”才能“药到病除”。因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中学生简便计算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教给学生纠错的正确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对于打造简便计算的“高效课堂”就具有很高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对策【正文】“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的一部“重头戏”。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简便计算的起点,其中被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的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简便计算”的基础。在“简便运算”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低级”错误,计算的正确率低;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一、简便计算错误现象的透视但凡教过四年级简便计算的老师,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很好地进行计算,表面看上去好像融会贯通了简便计算的“精髓。可为什么课后在作业中却出现那么多“五花八门”、运算定律“张冠李戴”的错误呢?通过透视学生的作业,我按学生计算能力或题目本身的难易把错误现象分成以下三种层次:层次(一)滥竽充数学习了简便计算以后,在作业里经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现象:75+125×25-25=200×0=0或321-126+74=321-200=121又或者800÷25×4=800÷100=8⋯⋯仔细研究作业本后发现,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的大多数是计算能力欠缺的学生。他们缺乏观察性容易受到来自习题本身的数字或运算方法等知识本身造成的干扰,明明是不适合简便计算的内容,他们却不懂装懂“滥竽充数”。层次(二)自相矛盾在作业里经常还会出现如下的错误现象:25×16×125=(25×2)+(8×125)=50+1000=1050或27×62+38×73=(27+73)×(62+38)=100×100=10000⋯⋯研究发现,这种错误现象多数是出现在计算能力尚可但“粗心大意”的学生身上。他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知识负迁移、思维定势作用、不良的学习习惯等自身心理意识的干扰;对简便计算一知半解,解题时经常“自相矛盾”。层次(三)顾此失彼在作业里不时会出现以下的错误现象:44×25=(11×4)×25=(11×25)×(4×25)=275×100=27500或44×25=(11×4)×25=(11×25)+(4×25)=275+100=375又或者44×25=(40+4)×25=40+4×25=40+100=140⋯⋯挑选作业本发现,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的学生很多,计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也经常出现这种错误。当然,除了习题本身比较难以外还与学生出现感知不准确、算理不清晰、应用不灵活等判断性错误有关;计算思维混乱以致计算时“顾此失彼”出现运算定律“张冠李戴”的错误现象。二、简便计算错误现象的剖析(一)教学反思从上面三种层次对简便计算错误现象的透视情况来看,学生作业出现的错误可谓是千奇百怪:有的盲无目的、滥竽充数,只要貌似可以“凑整”就用简便方法去套用,丧失了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有的计算意识狭隘,简算意识淡泊,不知道灵活应用,计算习惯也不好;有的定律混淆,张冠李戴,认识不深刻。在如此“五花八门”发人深醒的错误现象面前,教师应该怎么办?我个人认为跟教学中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忽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的渗透、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的。要有效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唯有对学生作业中的简便计算错误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通过“高效课堂”找出“病因”切除“病灶”才能“药到病除”。(二)问卷调查为了打造简便计算的“高效课堂”,只有彻底了解学生为什么在课后完成“简便计算”的作业时常出现“低级”错误、正确率低的“病因”,我对自己所任教的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简便计算问题的专项调查。简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