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摘编二〇〇九年二月目录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54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81浙江省“十一五”水电发展规划报告...........................................101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水利人才工作的意见...................................172浙江省建设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86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一)“十五”取得巨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台风洪涝、高温干旱等灾害的严峻考验,面对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发展中资源环境制约、贸易摩擦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的种种压力,全省人民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奋力克难攻坚,保持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使“十五”时期成为浙江综合实力提高较快、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的时期。全省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城市化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居各省区之首。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明显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国内外经济互动日益增强。这总体上有利于浙江利用国际资源、吸纳高端要素、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油价和人民币汇率等不确—1—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定性因素增多,围绕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对浙江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新挑战。纵观国内,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充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潜力巨大。这为浙江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国区域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这对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了新要求。立足浙江,实现高起点上更高水平的发展任重道远。“十五”计划目标圆满完成,中共浙江省委相继作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等重大战略部署,全省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良好氛围,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科技等高端要素制约加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缓解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模式。(二)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