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资源。吉林的振兴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早在2002年就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人才兴业战略,有效推动了吉林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全面实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决策,决定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研究开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金融人才和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创业人才,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产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从加强信息沟通促进供需双方交流的愿望出发,我们将吉林省省情、引进人才有关政策、2009年人才需求情况和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选编成册,以便各类高层次人才了解掌握吉林情况。拟引进符合现有具体岗位需求的人才、符合重点建设项目需要的人才,以及虽不属这次提供的需求范围,但掌握核心技术或专利成果,有意到吉林创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对于经评审认定符合有关条件的引进人才,省里将给予一定资助,并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欢迎全国及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中国吉林建功立业,共谋发展。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09年4月吉林省基本情况吉林省简称“吉”,地处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北邻黑龙江省,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全省幅员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2734万人,辖1个副省级城市、7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省会长春市。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以东部降水量最为丰沛。全省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均气温一般在23℃以上。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全省地势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吉林省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黑土地之乡”的称誉。全省现有耕地面积553.78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8.98%;人均耕地0.21公顷,是全国平均的2.18倍。其中水田面积62万公顷。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9种,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等1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其中油页岩查明储量占全国的54%。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草地面积584.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部。吉林省湿地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主要有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查干湖湿地等,湿地面积为175.2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9.35%。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省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分别属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水能资源得天独厚,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为500.8万千瓦,有白山、红石、丰满等较大的水电站。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始建于1953年,现已形成重、中、轻、轿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是世界500强企业。2008年销售汽车153.3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650.5亿元,同比增长25.7%。中石油吉化公司拥有104套大型装置,乙烯生产能力达到85万吨,每年可提供近600万吨石油化工产品。长春客车厂是亚洲最大的轨道车辆生产基地,生产的铁路客车和地铁车辆分别占全国的50%和85%以上。吉林省农业优势突出。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等优质农产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新兴的畜牧业基地。农畜产品不仅产量大、商品率高、而且品质好。多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1位。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七分之一,人均占有粮食2100斤,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人均禽蛋占有量跻身全国前5名。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实现销售收入1860亿元,增长18.5%。长春大成集团是世界第三大玉米综合加工企业,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