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2页浦东新区外高桥功能区域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6-2010年,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五年,同时也是浦东新区在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上海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聚集区的重要时期。现动员各方力量编制了《外高桥功能区域“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指导外高桥功能区域在这五年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第一章“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与环境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十五”期间,外高桥功能区域(以下简称“功能区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功能区域将面临国际国内新的机遇与挑战,力求取得新发展。第一节“十五”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一、内外开放跨越新台阶,三大增长点初具规模“十五”期间,功能区域对内对外开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至2005年底,累计吸引投资127亿美元。世界工业和贸易500强企业中已有143家在区内投资项目,产生了聚集效应。国内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企业在区内投资。内外开放的深化推动了功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与2000年相比,2005年实现销售(经营)收入增长3.8倍,地区增加值增长3.7倍,进出口总额增长3.6倍,其中出口总额增长3.9倍,税收增长4.3倍。内外开放带动了区域进出口贸易额、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2006年两项统计指标分别居上海同类指标的19.7%、63.2%,物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上海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港口运输的重要增长点。二、区港联动取得新进展,保税区转型取得四大突破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在国内率先实行联动试点。“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方向迈出了重大一步,实现了四大突破:体制突破。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突破了“区港分离”体制下保税区与港区分离的状况,形成港区和保税区优势互补的格局,推动保税区向“自由港”方向发展。功能突破。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发展了保税区的现代物流业,带动了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保税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出口加工三大功能的开发与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开放度突破。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使保税物流园区率先向“境内关外”的开放迈出了一大步,进一步推动保税区对外开放度的提升。管理服务突破。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监管方式的转变,推动保税区进一步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推动保税区集团公司和开发公司进一步加快经营服务方式的转变。第2页共22页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2页三、区镇联动实施新探索,四大改革不断深化“十五”期间,功能区域在体制机制上实施了四大改革:区镇体制改革。外高桥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的设立,标志着功能区域率先迈出了政府管理重心下移的步伐,形成了保税区、港区与周边街镇规划一体、发展联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为加速浦东东北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升功能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提供了强大动力。审批制度改革。“十五”期间,保税区围绕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透明政府的目标,先后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税区各职能部门也进行了改革,共取消64项审批事项,改革率达到50%以上,优化了办事方式,提高了审批效率。综合管理改革。“十五”期间,保税区综合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推进通关作业制度改革,实施了空运进口货物直通式,实现了EDI无纸化通关,开展了分批出区、集中报关通关试点。二是推动保税区管理方式改革,通过保税区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行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和外高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基本建成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框架,为打造数字保税区,实施管理现代化打下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