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0页温州城市形象设计研究报告项目编号R2004A22完成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负责人周朝霞第2页共50页第1页共5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0页二00五年十二月目录内容提要2第一部分温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4第二部分多维度温州城市定位8第三部分温州城市形象构建23第四部分温州城市形象传播策略43结语47鸣谢48参考文献48第3页共50页第2页共5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50页附件:温州城市形象调查方案与实施过程49内容提要本课题在参考了中外大量关于城市化、城市管理、城市形象设计的著作、文献基础上,对温州城市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考察和研究;走访了许多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市情政意。从城市竞争力理论、市场营销学定位理论、对2005年中国十大活力城市定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政府城市发展战略和公众民意多纬度对温州城市定位这个城市形象设计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温州城市综合定位、资源定位、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以温州城市定位为核心,对温州城市的形象从经济形象、政府形象、文化形象、市民形象、环境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温州城市形象构建的体系和建设策略。对温州城市形象传播从市场营销学、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角度设计了传播体系,对温州城市形象传播管理和教育提出了务实性的建议和方法。第4页共50页第3页共5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50页第一部分温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一、温州城市发展的历史(一)自然地理概况:温州地理位置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约18000公里)的中段,浙江省东南部。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东经119.37'-121.18'之间。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方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土。温州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87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山脉之间的溪流,大都由西向东注入东海。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有温瑞平原、瑞平平原,其间人工河道纵横交错。河流较长的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其中瓯江曾称永宁江、永嘉江、慎江,为浙江第二大河,干流长388公里。梅岙以下,河床逐渐增大、宽500米至3000米,近河口区形成三角港,左纳楠溪江入海。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以琵琶门为界,北为泥岸,间有岩岸,南为岩岸。有岛屿436个,多为雁荡山脉延伸部,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因为地处温桥岭南,“虽隆冬恒燠”,故名温州。温州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省的东南部,东临东海,南接闽北,西连丽水,北毗台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多河流,主要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其第5页共50页第4页共5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50页中瓯江是浙江第二大河,发源于庆元县的凤阳山,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作用,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江心屿、七都岛、灵昆岛四个江中沙洲。温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湿润型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18.2摄氏度,东无严寒,夏无酷热。年降水量在1500—1900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台风。(二)温州市发展历史演变:温州早在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夏商时期为百越族群之一,处于原始氏族制阶段。公元前192年(西汉惠帝三年),惠帝刘盈立越王勾践七世孙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公元323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析临海郡温峤岭南地区置永嘉郡,建郡城于瓯江南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