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资源编制工作方案依据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有关规定,按照省、市政府办公厅部署和省、市农业区划委员会的具体安排,我县将于今明两年开展并完XX县区级农业资源区划的编制工作。为按期高质量完成*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任务,及时有效地指导农业区划工作的开展,现制定“《*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草案)”如下:一、目的意义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部署,我县曾于1982年陆续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农业资源调查工作,并于1983年相继编制完成了县级的《综合农业区划》XX县区直各专业部门区划。20年来对指导全县不同区域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开发性生产的不断深入,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体制和市场需求主体的变化更为新时期的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各级政府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和依据,尽快编制完XX县区级农业资源区划,既是《农业法》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新形势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必然要求。新颁布实施的《农业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农业资源区划,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资源区划或者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区划,建立农业资源监测制度。”农业是由生态、技术、经济组成的社会系统,而农业资源区划正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原则,旨在研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间最大差异和区内最大相似性,目的是指导和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二、指导思想*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总目的,第1页共9页全幅员地更新调查和分析评价农业自然资源、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的现状、优势和潜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合理确定不同类型的农业功能区,按照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与优势产品的布局和规模;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为核心内容,因地制宜的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追求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区划要以监测调查、分析评价资源为手段,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要高站位、宽视野地评价研究资源开发战略和资源保护政策,以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三、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这次在我县开展的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拟就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资源中的土地、农业、林业、水资源、气候、畜牧、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农村资金、交通及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经济等15个专业的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展开调查和分析。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国土资源局承担)主要是调查土地资源的类型、面积、质量、利用现状、空间变异、生产潜力等情况。(1)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菜地);(2)园地(果园、桑园、其它园地);(3)林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4)牧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6)交通用地(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7)水域(河流、水面、湖泊、水库、坑塘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水上建筑物);(8)未利用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裸岩、石砾地、田坎)。2.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第2页共9页这次农业资源以土壤、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农用土地资源流转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评价作为重点内容。(1)土壤类型(土类、亚类、土属、土种)、数量、分布、适宜性等。(2)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3)各类土壤的微量元素状况;(4)粮食生产状况(品种、规模、区域分布、产值、商品率等);(5)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