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节目口号:洞悉全球热点,关注每周资政动态,从独特的视角洞察事件背后的力量。播音:徐霏游浩思编辑:顾伟伟本期主题:海地悲剧第一板块万花筒海地简介: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全称为海地共和国。印第安语意为“多山的地方”。面积2.78万平方千米。人口892万,黑人占95%。因此有“黑人共和国”之称。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货币为古德。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取国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如今的海地,是一个靠外援输血勉强度日的国家,而强震让它身上的顽疾雪上加霜。但是海地又曾经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它在拉丁美洲近500年来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享有多个“第一”。因此海地今天的悲惨命运,与它的历史息息相关。哥伦布踏上的第一块美洲土地公元149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在首次航行美洲时发现了首个美洲岛屿,而这个位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屿,便是今日海地所在的海地岛(伊斯帕尼奥拉岛)。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8世纪时,海地曾是法国殖民地,主要输出蔗糖。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岛上的黑人奴隶发动起义,经过多年混战,海地在1804年取得独立,成为加勒比地区乃至拉美最早脱独立的国家。西半球最贫困的国家19世纪初之后的百年里,共有近90位统治者相继上台,1915年美国甚至入侵海地扶植多个傀儡政权。而1956年上台的杜瓦利埃独裁政权更是让海地的苦难又延续了30多年。政变、内战、干涉、流亡……政治上的长期混乱更是让海地成为了西半球和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西半球最多灾多难的国家“灾难总能找到某种途径打击那些承受能力最差的国家”。这句话用在海地身上一点不过分。与多年来政治动荡和经济崩溃相伴随的,是频繁肆虐海地的一场场飓风和洪水。天灾加人祸,逼迫海地弯下了膝盖,屈辱地跪着接受外界的援助。而1月12日的强烈地震,更是将业已虚弱不堪的海地彻底击倒在地。灾难的根源政治的空壳化从19世纪初独立到20世纪初的百年间,海地先后有90位统治者上台执政。帝制、全民选举、军事独裁,海地试验了所有的政体。然而王旗变幻中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治运作机制,反而种下了政治混乱的祸根,直接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低效运转,让整个国家在突发天灾面前,失去了再正常不过的应激机能。经济的依附性20世纪以来美国对海地政治的频繁干预,以及美国农产品的肆意倾销,更是彻底切断了海地发展经济的命脉。一个曾经在农业上自给自足的国家就此破产,只能拖着残躯依靠外国援助度日。这种经济上的依附性,决定了民生建设的低水平,而这也是此次强震之所以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与海地海地与中国大陆没有外交关系。1997年1月和1998年2月,中国和海地分别在对方首都互设贸易发展办事处。海地同40个国家(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建立了外交关系,是美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包括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加勒比共同体成员。有30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在海设常驻机构。争取经济援助始终是海地外交重点。海地与台湾于1956年“建交”。台向海提供多笔贷款并搞了一些经济合作项目,是台湾少有的几个“小兄弟”之一。2004年海地发生骚乱后,安理会于当年4月30日通过第1542号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负责协助维持治安。安理会延长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任期。为积极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2004年9月至10月间,中国分两批向海地派遣了一支由125人组成的维和警察防暴队。这是中国首次派遣成建制武装性质的维和警察队伍参与第3页共9页第2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页联合国维和行动。此后,中国于2005年12月,2006年8月,2007年4月,2007年12月,2008年8月,2009年6月分别向海地派遣了七支维和警察防暴队。第二板块新闻奏响曲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