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案行政许可的分析文章来源:中顾网作者:德生立…点击数:2777评论:0条更新时间:2010-1-1514:43:25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是被许可事项的重大利害关系人,第三人具有代表全体业主申请被告补办值班室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主体资格;被告作出的行政许可程序虽存在瑕疵,但并不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推荐阅读:合法权益对本案行政许可的分析2007-4-413:42【大中小】[案情]原告马勇进系某市新东东路八达城A楼08号的房屋所有权人。为实施八达城的封闭管理,2005年6月,第三人某市八达城商住区业主委员会依附原告08号房屋的西山墙搭建了一排玻璃铝合金建筑物。2006年6月12日,第三人向被告申请补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向被告提交了2006年4月10日某市八达城商住区业主委员会《关于请求办理北大门东侧值班室有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报告》、2005年2月21日某市八达城业主委员会《关于八达城商住区业主委员会建“封闭式”小区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2005年3月6日某市房管局签署“同意封闭管理”的八达城商住区业主委员会报告并附部分业主的签名、2005年4月13日市公安消防大队签署“同意”的八达城商住区业主委员会申请报告、八达城业主花名册、八达城大门预算及设计图纸等材料。后第三人又向被告提交了2006年8月5日某市国土资源局的证明和东国用(2001)字第280704号《国有土地使用证》。2006年8月10日,被告向第三人提出《八达城北大门传达室建设要求》,载明:“要求第三人在2006年9月10日前拆除北大门过道内东侧北面第一根立柱与第二根立根之间(长4.4m,宽1.2m,高2.9m)的一间违法搭建,第二根立柱向南部分改建为传达室。经我局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06年8月25日,被告审查同意了第三人修改后的八达城北大门值班室平面示意图。2006年8月30日,被告在八达城的北门、南门两处对八达城北大门值班室进行批准公示,公示期从2006年8月30日至2006年9月5日。2006年9月11日,被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第三人颁发编号200618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准许第三人在新东东路南侧八达城内建设八达城北大门值班室(临时2年),建设规模11.04平方米;东至A楼中间通道东墙,西到中间通道东侧立柱西边线,北至中间通道东侧第二根立柱北边线,南由北向南9.2米;建筑高度2.9米。原告不服,认为被告的许可行为侵犯其房屋所有权和通道通行权,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另查明,第三人于2004年4月28日经八达城商住区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2004年5月8日经某市房产管理局登记备案。[争点]1、原告是否是被许可事项的重大利害关系人;2、第三人有无申领许可证的主体资格;3、被告颁发给第三人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否合法。原告马勇进诉称,被告2006年9月11日给第三人颁发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企图使第三人的违法建筑变成合法建筑;被告明知第三人的建筑物紧靠原告08号房屋的西墙而建,且建在通道上,仍向第三人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被许可事项与原告有重大利害关系;被告在作出建筑许可前未履行告知义务,更未听取原告的意见,程序违法;第三人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从事物业管理活动,更不能从事任何营利性活动,被告对第三人作出的建筑许可行为缺乏法律依据;被告的许可行为侵犯了原告的房屋所有权和道路通行权。原告请求法院撤销被告给第三人颁发的2006年9月11日编号200618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被告某市规划建设局辩称,被告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主体适格;被告收到第三人的申请后勘查了现场,提出了建设要求,本案中的行政许可事项与原告仅是山墙南侧部分相邻且属于小区内的公共场地,并不涉及原告的重大利益,原告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被告在八达城两个主要进出口对八达城北大门值班室的建设进行批前公示,公示期间没有收到任何异议,许可的程序合法;第三人经八达城首届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经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依法可以作为当事人代表业主履行法规规定的业主可为行为;被告批准的建设不影响原告的通风采光及出行方便,对该物业的封闭管理,极大地改善八达城的商住环境,原告作为业主之一是许可行为的受益者;被告的行政许可行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