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浅谈新形势下职中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摘要:本文主要从职中教学质量观出发,联系阐述如何建构和谐教学体系,从而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中去实现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提出职中要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开拓创新,为社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与支持。根据优势富集效应的发展理论,走校企合作双赢的创新之路。关键词:职中教学质量观和谐教学优势富集效应职业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一线劳动者,其质量的根本体现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业能力。职业中学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的一些感悟,愿与同行共同探讨。(职业中学以下简称职中)一、树立科学的职中教学质量观,以特色促发展。职中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与普通中学有较大的不同,根据教学质量管理的整体性原则,职中不能单从少数人或某一部分人来衡量教学质量,而是应从职中生的整体来评价。当前从苏南地区来看,职中生主要分成三个层次:高等教育预科班、五年制高职、职业中专。高等教育预科班满足职中生圆大学梦的需求,且在新形势下有着越来越深的社会影响力,可以说是职中的形象工程;五年制高职可使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来获得大专学历,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职业中专培养职中生从事企业生产劳动的基本能力。笔者认为,高等教育预科班应该有,这种模式对职中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很关键,在职中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而五年制高职从目前来看是不尽人意的,通过这种模式获得的大专学历是有“水份”的,因为它与通过对口单招考试升入高职院学习,并获得大专学历相比,整体素质显然低不少,这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而且这种模式正造成职中教学质量的下降;职业中专的培养目标真正体现了职中教学的特色,学生习得“一技之长”而服务于社会,为职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职中教学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方式,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应,也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但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观潜伏着许多危机。现在许多媒体都争相报道的一种现象:国内企业出年薪几十万都很难招聘到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型人才的比例还不到3.5%,而博士却不再象以前那样受青睐,甚至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的发展很不协调,具体归因还是职中教学质量上的问题。社会和企业职中教学质量的标准在于职中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否具备从事企业生产所需的基本技能。在信息化社会的大前提下,评价职中教学质量的标准还要看职中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职业中专生源素质较低,要想将他们培养成高级技能型人才,实践证明成功率很低。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大多数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一线技术含量不高的生产劳动。笔者认为,职业中专教学质量才是职中教学的根本特色和基石。现在的职中教学质量观应该改革,不能总是将素质相对低的学生集中于职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业中专,应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及学校实际,逐步缩减高等教育预科班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弱化“文化过硬、技能过关”的教学理念,强化“文化过关、专业过硬”的教学理念。一般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太低,发展的潜力也就很小。所以,职中在招生时将中考成绩较低甚至很低的学生放在职业中专,社会也这样认为合理,表面看来是顺理成章,实质上这使职业教育越来越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不符合教学质量发展性的原则,也是社会的偏见。要想职中教学保持特色,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强制与引导相结合,招生时应引导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职业中专学习;职业中专可分为提高班和基础班,提高班应掌握比基础班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即他们在毕业时应获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因此,树立职业中专“文化和技能双过硬”的教学理念,职中教学质量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才会越来越有特色,并且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二、确立“人人都能成才”、“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