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与其工作绩效关系分析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李致平肖转乔1摘要:年龄是人们最关心的劳动者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高级管理人员年龄结构比例及其工作绩效的分析,发现年龄结构比例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和薪酬水平显著不相关,而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另外,不同行业之间高级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最后本文指出,良好的脑力群体应有合理的年龄结构比例。关键词:年龄结构脑力劳动工作绩效公司规模Abstract:Ageisoneofthemostconcernedworkers’characteristics.Inthispaperweanalyzetherelationbetweentheseniorexecutives’agestructureandtheirperformance.Itfindsthataseniorexecutive’sagestructureisunconcernedwiththeirperformanceandtheircompensation,butitiscloselyrelevanttothefirmsize.Italsostudiesthataseniorexecutive’sagestructureisdifferentindifferentprofessions.Atlast,wepointoutthatagoodbrainteamshouldhavearationalproportionoftheagestucture.Keywords:agestructure;brainwork;operationalperformance;thefirmsize一、文献综述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持股等因素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关于高级管理人员的个性特征年龄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却不多见。年龄是影响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我国高级管理人员年龄与公司绩效,或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国外关于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雷曼用史料说明了一流科学家的业绩在20—45岁这一阶段最容易体现出来;美国另一学者柏鲁兹得出博士和候补科学家的业绩分别在40岁和55岁左右各有一次高峰,而两次顶峰之间均大幅度低落而呈现除马鞍型曲线;Salthouse等(1994)和Fisk等(1996)得出工作记忆与年龄负相关;Harkey(1996)对普通航空事故进行了因果研究表明35—39岁和40—44岁两个年龄组飞行员群体间无明显差异;国际科学应用公司的Wochinger等(1997)用56个司机执行一项模拟的航行任务,发现年轻的比年老的在差错率和决策时间方面表现更好;日本学者森田松太郎曾对同一行业中各类公司成员的平均年龄与总资本利润进行了比较,发现由于企业成员年龄平均年龄的不同,同行业公司之间的业绩也有较大的区别。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刘新月等(1996)指出对工作行为的研究结论是:对脑功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行为随年龄退化,但在从事需要持续注意力和经验的工作时,老年依然不相上下;梁立明等(1994)、韦钦云(2000)、马科(2000)等对重大科学成果产出时其发现和发明者的年龄作了类似的统计分析,发现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25—45岁;许小年等(1995)、赵庆昆(1997)、尹军等(1999)分别利用我国安徽省优秀教练员、云南省地震科技人才和120位中国优秀企业家个案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袁辉(1997)认为良好的应急决策群体应有一个合理的老中青年人员比例;王新等(1997)认为企业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应形成阶梯式年龄结构;刘树林等(1998)曾开展过成员年龄和工作阅历对群体决策影响模拟研究的初步工作;尹军等(1999)、马科(2000)和韦钦云(2000)等普遍认为人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了一定年龄后,由于生理规律作用,人的能力则转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李琦(2003)实证分析得出年龄对高级经理人的薪酬水平1李致平,男,45岁,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肖转乔,女,25岁,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03BJL023)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影响;朱治龙、王丽(2004)实证说明了经营者年龄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本文通过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并参考宋德舜(2004),以50岁为分界点,来实证检验高级管理人员1年龄结构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年龄是影响脑力劳动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脑力群体应有合理的人员年龄比例,但缺乏实验验证,本文参考宋德舜(2004),以50岁为分界点,本文尝试分析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