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汇报材料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共XX县区委XX县区人民政府(2012年3月)XX县区是一座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位于XX省中南部,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汇处,总面积64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街道,总人口32万,其中城市人口12万。是中国冶铁文化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XX省首批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市。这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工业基础良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已进入XX省前20强。作为XX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XX县区按照省、XX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2009年8月在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了以“两集中”(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为抓手,加快推进舞钢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经过充分论证,决定以市区为核心,将全市190个行政村整合规划为4个中心镇、17个中心社区,确定了“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其中:18个行政村并入主XX县区,72个行政村进入4个中心镇,100个行政村进入17个中心社区。2009年以来,我们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原则,先行启动了4个中心镇和6个中心社区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我们重点探索了园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和迁村并点型三种模式。截至目前,全-1二、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打造精品社区高标准编制社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一是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重庆大学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综合考虑不同乡镇区域特点、人口分布、文化特色、历史底蕴、资源优势等条件,坚持高标准编制中心镇、中心社第1页共5页区建设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既注重道路、给排水、供电、能源、排污、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又注重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配套完善。为保证规划高质量完成,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主持召开中心镇、中心社区规划专题会议,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陆志诚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院常务副院长夏南凯等知名专家参与我市中心镇、中心社区规划指导和评审。目前,我市4个中心镇17个中心社区的建设规划已经全部完成编制工作,实现了高位谋划,形成了一批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规划作品。如:独具江南特色的张庄中心社区,三易其稿,最终确定为徽派建筑风格,按照规划建成后的张庄中心社区充分体现了山、水、林、社区和谐统一的“北国小江南”特色;已安臵330户移民的瑞祥中心社区在搞好社区学校、幼儿园、超市、集中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根据群众意愿规划建设了“小丹江”人工湖游园。目前,-3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培育新型农民。及时为聚集农民提供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适应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增强聚集居民对中心镇、中心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完善中心镇、中心社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基层组织议事制度、社会事业管理制度、社区居民公约、社区卫生保洁制度等规章制度,逐步使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四是创新社区经费保障体制。为保障社区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转,我市采取市财政拿一点、乡镇财政补一点、村经费整合一点、集体收益筹措一点的办法,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社区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涉农项目,破解“两集中”建设资金难题一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2010年以来,XX县区财政已投入8000万元资金用于“两集中”工作,对中心镇、中心社区基础第2页共5页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财政按1∶1奖补。各乡镇积极筹措资金1亿多元,用于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二是实行项目倾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要求,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等可控资源8000多万元,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投向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提高资金的聚合效应和使用效益。三是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