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春夏传染病预防工作,严格防控手足口病,近日,市卫生局采取多种措施,健全工作机制,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我市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一是实行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值班和信息日报告制度。根据我市近期手足口病疫情状况,市卫生局决定实行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值班和信息日报告制度,各县(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疫情和防治工作信息及时、畅通,并落实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责任制。从2月23日起,各县(区)卫生局和相关单位每日上午8:00前将前一天疫情及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书面(含电子版)上报市卫生局疾控科。二是组织举办全市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班。来自全市的各县区卫生局主管疾控、医政工作的副局长;市直有关医疗单位、县区级各医疗单位业务副院长和手足口病防治业务骨干;县区疾控中心流病科科长和业务骨干;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督导组全体成员17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主要内容包括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防治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隔离病区设置及技术操作规范等。市卫生局要求在此次培训班结束后,各县区要迅速展开本辖区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实行市、县、乡逐级培训的模式。市级主要培训市直及各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县级培训乡镇级,也可以直接培训到村级。XX县区由各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校医。市直XX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本单位业务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三是市卫生局联合市教育局联合发出认真做好预防控制儿童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紧急通知,决定即日起实行托幼机构及小学手足口病晨检排查制度。通知要求,各类中小小学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小学疫情报告人、到小学(托幼机构)领导的手足口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小学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小学和托幼机构的老第1页共4页师发现学生有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疑似手足口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小学疫情报告人。小学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手足口病早期症状、手足口病病人患病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晨检应在小学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如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皮疹等)以及疑似手足口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小学疫情报告人,小学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手足口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手足口病时,要及时报告给小学疫情报告人。小学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手足口病人的早发现。市爱卫会安排部署我市春季爱国卫生工作2月23日,市爱卫会办公室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我市春季爱国卫生工作,预防传染病传播。会议根据省爱卫会意见,制定了《XX市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有效预防传染病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县区爱卫会、市直有关部门在XX县区,以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车站、铁路沿线等公共场所为重点,集中治理乱扔乱吐、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等现象,有效清除散在垃圾和卫生死角;加强对小餐饮店、小理发店、小旅馆等“五小”单位及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卫生监督检查,搞好居民区及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等场所的卫生管理,落实消毒措施和“四害”防制设施,确保饮水和食品卫生安全。在农村,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乡规民约的作用,发动群众疏通沟渠,清扫街道,清理房前屋后的暴露垃圾,打扫畜圈禽舍和厕所卫生,加强垃圾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清除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孳生场所。我市近期开展春季麻疹疫苗接种活动针对近年来我市麻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特点,为快第2页共4页速遏制麻疹发病的势头,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我市决定于2009年2月18日至2月28日开展8月龄-6岁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活动。为做好此次麻疹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