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地管理总则标准化工地建设,以安全为第一要义,以质量控制为根本,从安全的标准化管理抓起,从质量控制标准化着手,把安全生产作为最基本要求,把实现精品工程作为最终目标。标准化工地建设目标按照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爱民施工的管理原则,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做到管理制度标准化,建立结构清晰、职责分明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化,实现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现场管理标准化,生活设施、施工设施、安全生产防护设施统一化,确保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过程控制标准化,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明确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控制要点,确保过程控制的有序可控,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标准化工地管理总体要求:平面有图,按图施工,图物相符;大宗材料,码方成垛,分类堆放;临设水电,杆正线直,安全不漏;道路畅通,排水无阻,没有垃圾;临设料房,规格整齐,防雨防潮;宿舍整洁,食堂卫生,纪律严明;科学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到人,挂牌施工,奖罚分明;限额领料,随干随清,工完料净;按图施工,精心操作,保护成品;施工脚手,搭设标准,规格整齐;施工工具,用完洗净,整齐保管;机械设备,运转正常,保养清洁;包装用品,保存完整,回收交库;按期交工,质量优良,清洁卫生;竣工档案,内容真实,资料齐全;六位一体,安全和谐,打造精品。第一章管理制度标准化11.基本制度1.1安全质量责任制度1.1.1施工单位现场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本工地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设立专职安全员。安全质量管理目标要分级分解落实,对监督检查、考核奖罚做出具体规定,并形成文件组织实施,确保每个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安全责任。安全质量责任制度要覆盖项目管理人员、作业班组长、专职安全质量管理员。1.1.2安全质量奖惩考核把安全质量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内容,把安全质量管理职责、管理目标和措施要求、考核和奖罚规定具体内容量化。1.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2.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明确各类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类型、对象、时间和内容,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计划编制、实施和记录、证书的管理要求、工作程序做出规定,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1.2.2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应包括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合格证书,复审和年度安全培训;电工、焊工、架子工、运输机械作业人员、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等特殊工程作业人员操作证培训、复审和年度安全培训;待岗复工、转岗、换岗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新工人进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经常性安全教育。1.3安全质量检查制度1.3.1安全质量检查应包括作业层的自查,上级管理层对作业层的抽查。检查类型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等。1.3.2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应签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并规定整改要求和期限,必要时应责令停工、整改。2、人员、材料和设备管理2.1人员资格审查2.1.1对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测量员、机械员、预算员、统计员、计划员、劳资员、定额员、财会员等关键岗位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未经过培训,没取得上岗证一律不得上岗。2.1.2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从事地下作业、高空作业、铺架作业、爆破作业、与行车安全直接有关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2.1.3施工现场应按规模设立专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22.1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审查2.2.1各种原材料应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材料试验应按委托单试验内容进行,并如期提交数据准确,结论清晰的试验报告。各种原材料要按标准取样、送检有登记、检验结果报告有反馈。各种配合比的配料单数量准确,格式标准,交底要清楚。2.2.2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投入的设备配置要合理;必须保证满足施工要求,保证上场设备状态良好。从设备进场开始,建立好台帐(保养、维修、运转小时、作业性质、零配件消耗等),台账应详细、准确;重要设备动态(如上场、购置、修复、转场、事故处理等)每月应有填写记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