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三定方案“走进农业”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指导思想以教育方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纲领,以培养当代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宗旨。以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关注“三农”与民生、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为突破口,以学生参与活动的全部过程或部分过程为手段,以学生掌握正确的合作探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促进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普及与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二、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农业的调查与研究,对土壤样本的检测与分析,对粮食增产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知识、土壤成分检测知识、采用施肥配方与增产等农业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了解农业、研究农业、实践农业活动的部分或全部过程,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调查、操作、检测、实验、分析、总结等正确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次科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关注“三农”与民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使学生形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团队精神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道德情感。4活动效果目标通过直接参与活动的全部或部分过程,使学生获得科技实践活动的体验,感受科技活动的乐趣;感悟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理解科学技术与农业、民生的关系;第1页共19页树立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富裕,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而奋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现身科学技术研究的坚定信念:通过实践、体验农业节能减排,防止或减少耕地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农作物污染。三、活动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1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和人数本次活动所涉及的对象是在校七、八、九年级的全体学生,部分老师和相关的科学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共计约600人,其中学生503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0%;教师42人,占我校教师总数的72%;相关科技人员及其他人员约36人。2需求分析(1)活动背景分析我们孟庄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镇23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约3.8万人口,只有一个以本地特产――新郑大枣深加工为主的“好想你”民营企业,农民的收入70%来自于农业。虽说农业收入大,但由于部分农民素质低下,在种田过程中不知道怎样去科学种田,盲目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产量增加不多,可成本增加不少,使纯收入降低。初步调查显示,正常年份小麦平均亩产500斤左右,按每斤0.90元计算,一亩小麦可收入450元,可成本投入不低于260元,其中种子30元、化肥80元、耕地45元、播种15元、农药20元、灌溉20元、收割40元。这还不包括工值,如果加上农民工值投入。每亩小麦的纯收入则趋近于“0”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不知道该施用哪种肥料、用多少,结果造成土壤营养成分严重失调,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即使国家发放种粮补贴、种子补贴、农资补贴等许多惠农政策补贴。但农资价格也见势上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每月挣500~800元的工资,也不愿在家过“面对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从而造成部分耕地荒芜。这不但直接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与国泰民安。为此,在农村进行土壤成分一一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酸碱度(ph值)、微量元素等检测,施肥配方分析和应用施肥配方进行增产增收实验,正确指导农民实施科学种田,培养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第2页共19页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在我孟庄地区乃至整个XX县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奠定基础,已势在必行。这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的殷切希望。我们学校是孟庄镇人才最集中、知识层次最高、实验仪器设备最齐全、实验室标准最高的智能集团,搞好这项活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也有信心。(2)技术优势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在校的503名学生和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