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考场作文的拟题、开头、结尾1.了解作文拟题、开头、结尾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形式,把握其各自的特点。2.从“实战演练”中选取题目,作拟题、开头、结尾的练习。一、拟题的常见方法要想高考作文拟题具备准确、简明、醒目、新颖等特点,得到阅卷老师的首肯,就必须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揭示材料中心,直言事理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揭示作文中心,直言事理,突出论点。这类题目往往是对写作内容的高度概括,总领全文,切合题意。这种拟题方法,明白易懂,能够揭示作文材料中心,不仅能为考生写作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同时也向阅卷老师点明自己作文的主题,使阅卷老师快速准确评分。如《行于坚守,成于创新》《怀念老规矩》《因为难得,所以珍惜》等高考作文的题目,都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中心,直言事理,切合题意,受到阅卷老师的欢迎。2.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标题应该讲究语言的锤炼,拟题要形象生动,醒目新颖,引人注意。恰当地运用对比、比喻、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可以使题目新鲜活泼,言简旨远,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评阅效果。如《巉岩何足惧》《风雨过后有阳光》《创新让他们走出沼泽地》,这几篇作文的题目都是运用比喻显示出材料的内涵的。运用反问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如《安能随意弃诚信》《人怎能没有善心?》,这几篇作文的题目用反问有力地表达了材料所蕴含的主题。运用拟人手法拟题,如《绿叶对根的诉说》《在大地温暖的怀抱里》等,这两篇作文的题目就形象地体现了材料的主旨。3.化用诗词名句,典雅含蓄好的标题应该优雅,有文化品位。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化用诗词名句,也能使题目生辉。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熠熠生辉,众多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给人启示和智慧。这些名言警句本身就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显得温韵典雅、言简意赅,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诚信,直教人生死相许》《90后,欲语泪先流》,这几篇作文的题目均化用名句,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气息,还能体现考生较好的文学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二、开头的常见形式1.开门见山,直奔观点如果你写议论文,你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单刀直入,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老师吃一颗“定心丸”。例如:自古以来,文人以两种面孔示人:一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弱谄媚,毫无气节;一种是坚持操守,傲视群雄,拥有独立而又强大的人格魅力。这种傲骨,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也使得华夏文明除了“和”与“礼”,多了些刚韧与个性。(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文人的傲骨》)2.景物传情,酝酿情感2如果你选择记叙文,又想给文章涂染文学色彩,你可在开头营造意境,借景传情,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既为下文的叙写做好了铺垫,又能紧紧地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例如:五月的月河镇已进入暖春,依旧是白墙青瓦老房子在晨光中透露着岁月抹不去的韵味,石板桥下的小河向东流去,像一条丝带环绕着月河镇。(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满分作文《月是故乡明》)3.疑问开头,启人深思如果你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你可以在文章开头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人遐想。例如: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4.名言发端,展示素养如果你想以丰富的文化底蕴取胜,你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全文的总领。这样的开头,文采斐然,韵味十足,能显示出考生背后的文化素养。例如:经常听人讲怎样做人,有很多真知灼见,其中有一句“做人要有格局”,让我印象深刻。格局是什么?我理解,格局就是眼光、气度和胸怀。央视不是有一句广告词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说的就是人的格局啊!(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格局》)5.妙用修辞,彰显文采如果你想用文采飞扬的语言营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以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修辞,使语言如珍珠美玉,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例如:我本是一匹素布,其貌不扬,你在我的身上绣了一朵美丽的花朵,从此我锦上添花;我本是一块岩石,你给我描绘出丰富的图案,从此我变成了饰品,万人宠爱;我本是一只蝴蝶,我的翅膀没有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