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自动站数据缺测处理实例分析【论文作者】袁明奎;【作者机构】安徽省滁州市气象局;【论文摘要】本文选取自动站运行中遇到的数据缺测的实例,分析如何利用自动站RTD文件的分钟数据对缺测与异常的正点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自动站数据文件中缺测记录的存在,希望对自动站缺测记录的处理提供一点参考。【论文关键词】自动站;;数据缺测;;处理;;实例【论文题名】双线偏振雷达的探测精度分析【论文作者】曹俊武;方文贵;陈晓辉;高仲辉;【作者机构】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论文摘要】本文从理论公式出发,讨论了不同谱宽、相关系数、雷达波长等参数对差传播相移ΦDP的探测精度δ的影响,并根据实际的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δ随着样本对数M的增加而减小,M较小时,减小的幅度很大,随着M的增大减小的幅度逐渐变小;2)、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δ随着谱宽的增大而增大,只有在σV=1m/s时除外;3)、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δ随着|ρHV|越大而减小;4)、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当谱宽σV≤3m/s时,S波段雷达的δ比C波段雷达的大,σV>4m/s时,情况相反。同时,S和C波段的雷达探测的δ要明显小于X波段。5)、对CPDRW实测的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探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实际的观测中很难满足δ<1°的探测精度要求,还需要对原始探测资料进行预处理。就本个例而言,当平均区间为3Km时,对所有的降水回波的观测都能满足δ要求。其研究结果可供今后双线偏振雷达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论文关键词】双偏振雷达;;差传播相移;;精度分析【论文题名】使用风廓线雷达观测台风水平风场的垂直结构【论文作者】曹小元;【作者机构】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使用WP3000M型风廓线雷达分别在珠海观测到的"黑格比"台风、"浣熊"台风和在福建观测的"海鸥"台风及在杭州观测的"凤凰"台风的水平风场的垂直结构和降水情况,并进行了分析对比。观测结果表明:利用风廓线雷达观测到的台风水平风场的垂直结构与台风实际强弱及雷达与台风的相对位置有关。当雷达位于台风中圈时,从水平风场的垂直结构可以看到台风的最大风速区,也是降水最强烈区。当雷达位于台风外圈时,无论是垂直水平风还是降水,都有明显减弱,但在该时间段,依然存在6-7级以上大风。【论文关键词】风廓线雷达;;台风;;水平风场的垂直结构【编者】【论文题名】利用三态极化开关实现双线偏振探测【论文作者】方文贵;伍捍东;曹俊武;陈晓辉;刘迎喜;杨天波;陈俊;【作者机构】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论文摘要】自1976年seliga提出双线偏振雷达(DLPR)设想后,在过去的三十来年中,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了偏振体制应用于气象探测的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80年代,基本上是在常规雷达上改装双偏振,获取ZH、ZDR参数来进行降水粒子的相态识别;到了90年代,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推出,人们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加装双偏振的方式来探测KDP和ρHV等参数,借以识别冰雹的相态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也进行了偏振雷达识别降水粒子的相态研究;最初也是利用常规雷达改装的双线偏振雷达探测到ZH和ZDR资料来识别冰雹云和估测降水粒子。90年代末,随着国产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研制成功和应用的推广,国内有识之士开始考虑加装双偏振进行探测理论研究与验证的试验。与众多的算法、理论推出的同时,双线偏振硬件平台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极化器、波导结开关、功分移相网络等等多种实现变极化的手段都在研究、发展之中。本文主要介绍一部由四创公司研制开发的车载式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该雷达采用三态极化开关网络实现双偏振参数的探测。该雷达经过一年多的外场试验(广东的博罗、珠海和安徽的寿县等)、验证,证明此种变极化工作模式效果相当不错。【论文关键词】三态极化开关;;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论文题名】安徽6例龙卷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