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政公文概述第一节引言一、公文1、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定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据特定的程序、规则、格式撰制出来,表述自己意志以发挥行政管理效能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记载工作活动的重要工具。2、公文与应用文二、文书、文件、公文在机关工作中,三者常通用,均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发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但由于历史沿革、使用习惯和其他原因,三者仍有不同的使用场合、称呼和用法。文书文件公文三、行政公文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文章体裁。行政公文具有十分独特和鲜明的特点:如权威性、法定性、程序性、时效性。其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法规作用、指导作用、协调作用、凭据作用、教育作用。—、行政公文的概念行政公文,简称公文。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列出了十三类公文,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这十三类公文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实施管理、处理公务时广泛使用,是本课程讲述的主要对象。二、行政公文的源流(一)先秦——公文的产生、发展阶段(二)秦至清代——公文的成熟、完备阶段(三)近现代——公文的改革、民主化阶段一、行政公文的含义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公文的特点(一)政治性(二)公务性(三)法定性(四)规范性(五)时效性有些教科书又说公文的特点是:权威性、法定性、程序性和时效性。其实都差不多大同小异。三、公文的作用(一)领导指导和宣传教育的作用(二)规范行为的作用(三)处理公务和记载凭证的作用四、公文的种类在使用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把公文分为不同的种类。(一)按适用范围分按照公文的适用范围和用途划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7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一九九三年七月二日1、命令命令(令)是国家行政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机关和人员发布的一种强制性的具有领导与智慧性质的法规性文件。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只有国家主席、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和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相关的命令。常用的命令有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惩戒令通令、戒严令等。2、议案议案又叫提案、提议案,它是某一党政机关或组织的会议代表,在会议规定的时间内,就有关重大问题提交会议讨论,并研究处理的意见和建议。由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提请审议的事项,具有法规性。议案有由政府部门提出的,有由各级人大代表在相应的代表会议上提出的。3、决定、决议决定,是机关单位解决重要问题,部署重大行动,决策重要事项的公文,适用于重要问题、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及决策,具有法规性。决定的内容有处置性的、公布性的、布属性的、惩处性的等多种。决议,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重要事项所形成的文件,具有法规性。决议与决定相比,它使用的范围要稍窄些,还必须经过会议讨论通过。决议的内容有公布性的、批准性的、阐述性的。4、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