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之策向阳生涯专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曾提出“安居乐业”一词,意指人们有着安定愉快的生活,从事着能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工作。而今安居乐业通常泛指有安定居所、能快乐工作的一种生活状态。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让风雨飘摇的就业市场雪上加霜,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已是不争之实。那么大学生就业为何如此之难?产生的原因及核心问题又是什么?什么才是破解之法?作为权威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从职业规划的专业角度浅谈当下时局中,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之策。就业困局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一大难题,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视角来看,当前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1、就业难已是公认的事实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2003年开始,国务院、教育部、劳动部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校也做了很多努力,教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最后形成职业规划书后,但往往规划只停留在纸面上。如今六年过去了,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似丝毫没有缓解。同时,不少社会专业机构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大学生群体解决各种求职就业难题,但毕竟杯水车薪,势单力薄,目前还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据悉2010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可能达80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就业政策的实际效果不容乐观自金融危机侵袭以来,我国政府相应地出台了诸多的政策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但大学生就业,光靠国家提供就业机会,解决的仅仅是吃饭难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关注的不仅是获得一份提供饭碗的工作,更需要从工作中不断得到提升获得职业发展。但,大学生对工作机会的认同度怎样?争取工作的动机如何?得到机会后有多少大学生能真正实现人/职匹配?而这些答案都不容乐观。根据向阳生涯管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工作一年内跳槽4次(含)以上者接近6成,换过2-3次的超过3成,未“换槽”者不到1成。如此一来,想要长远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得把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作为抓手。2008年初,政府提出将职业规划课程纳入选修、必修课,但职业规划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不同于普通的知识性学科,一年下来其效果离政府的初衷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3、就业指导老师自身的困惑职业规划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会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内容,目前我国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少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普遍缺少职业和行业经验。高校就业指导师大多是学而优则留,但留校后遵循着校门——家门的两点轨迹,未入职场不知其规则,当学生毕业时面临包罗万象的各种行业时,就业指导师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师大多来自思政岗和辅导员,他们普遍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规划培训,且大部分就业指导师对自己的工作认同度有待提升。很多从业者表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少学生前来寻求帮助时,他们并不能做出较好的辅导,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其工作难以胜任,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途同样感到迷茫。因此,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并不只是求职者个人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校就业指导师们面临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与长远良性发展的问题。根本症结去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其严峻程度前所未有。根据向阳生涯的研究,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问题在于大学生自身。不管是政府的政策调控还是学校的就业辅导所起到的只是促进和辅助性的作用。到底能不能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主要还是在于大学生求职者自身的实力。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点:一、职业定位不清,求职目标不明。大学生就业前迷茫不已,就业后频繁跳槽的现象愈演愈烈求职简历海投、盲投,招聘会哪儿人多往哪钻,压根不知道对方招聘的要求和用人标准,受完一圈打击后再去随便找个工作,没干几天又撤退走人,恶性循环自是必然。因为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很难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辛苦谋得的工作机会,这样就算是找到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变数,从而再次失业。二、缺乏竞争能力,求职能力低下。由于缺少职业定位和规划,大学期间很难为就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