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教學實作經驗分享演講稿主講人:陳怡秀演講日期:93年5月12日演講地點:文元國小四樓會議室演講對象:北區策略聯盟學校教師簡報1檔案的使用早存在於教育以外的許多領域,如商業檔案、軍事機密檔案….等,但是在教育上的用途卻是新的現象。那到底什麼是學習檔案,要先從檔案在教學上的意義來說明。簡報2將教育學者所提供的學習檔案定義,根據教學經驗修改如下:•有目的、有系統的收集學生作品以及其感想,可以了解並確認學生學習成長與能力•需包含內容選擇、選擇判斷標準、學生自我反省證據•提供學生仔細思索其作品的機會•特殊主題領域的知識、技巧、態度•作為評量架構,用以檢驗『努力、進步、過程、成果』,但標準與因素必須明確且嚴格執行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發現幾個重要要點,就是『有目的且系統收集』、『內容是學生作品及感想』、『選擇評量標準』、『自我反省』四種。簡報3學習檔案的種類可分成三種,工作檔案、評量檔案、展覽檔案。其意義如下:*工作檔案:收集特殊主題的學生作品,也可用來診斷學生需求,從達到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優缺點來判斷教學策略的擬定和執行,或是學生自己本身能察覺個人的學習缺陷或進步(察覺進步)*展覽檔案:在每個階段收集最好的作品,紀錄每階段的能力和歷年的成長,也是學校研究計畫者工作檔案的收集內容,從工作檔案進到展覽檔案,則要加入抉擇時的想法*評量檔案:紀錄學習成果,因此檔案項目要有誘發出成果所明確指定的知識和技術,老師也有證據證明學生已擁有現階段能力,進而建立下階段進行的標準和類型,然後收集檔案內容(證明進步)而我在選擇學習檔案的目的,主要著重在工作檔案和評量檔案上,作為檔案教學的目的。以研究者而言,檔案的目的是在於建立評量標準以評斷學生的學習成長,以教學者而言,檔案的目的在於建立評量標準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其實評量標準也可說是學習目標,只是在文字敘述上有差別而已。以我自己為例:在內容上是為了1.有系統收集2.提供證據證明成長屬於工作檔案的範圍在技術上是為了1.蒐集學習策略2.確立或修正學習評量目標屬於評量檔案範圍在情意上是為了1.幫助學生達到自省或是自我監控的目的屬於評量檔案的範圍此外,教育學者對檔案教學的發展步驟為:收集→→→選擇反省規劃,然而根據實作經驗發現,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夠明確,並無法彰顯出檔案教學的教育目的究竟為何,常常流於為檔案而檔案,變成檔案的製造者,而非教學者,因此重新審視對學習檔案的定義,根據前面所摘出的四個重點,再配合教學上的實證,以及各種教育理論的參考,發展出教學模式的思考內容:以教師而言:決定檔案的課程目標→設計各項評量目標→設計達到評量目標的策略和內容→評量檔案內容→以檔案內容評量做基礎再次修正評量目標或修正策略以學生而言:決定或接受課程目標→決定或接受各項評量目標→學習策略和收集檔案內容→以檔案內容反省是否達到評量目標→修正學習策略或是目標根據以上的兩種不同立場的思考過程,發展出以下檔案教學模式:目標→→→決定策略實作與收集反省其實任何的教學,應該是先確立目標,否則容易流為盲目鬆散,但是如果是要先探知學生的起點行為來做目標的設定,則屬於例外。策略的決定是根據目標而來,引導學生達到設立的教學目標,策略的執行中,就會產生實作作品,收集這些實作作品來反省是否能夠達到目標,如果目標無法完成,就有兩個可能,一是策略錯誤,因此就要修改策略,另外就是目標的設定有問題,所以需要修改目標。當達到目標之後,就要開始另外一個學習階段,所以也是要再次擬定下一階段的目標,這也就是箭頭所指的意義。簡報4這一份「植物的世界」教學方案,就是根據這個模式而產生的,然而在分享之前要先提醒,與南師的這個合作計畫是從三年級開始,因此這個教學方案等於是累積這兩年來大大小小許多教學活動而產生,如果現在實施的是三年級,活動設計就會較簡單而少,這是希望各位老師能夠了解的。在這份教學方案中,其中許多策略的實施得自於遠流「如何教學生作最棒的報告」一書,教師並非萬能,所以要常常尋找外面的幫助,除了同儕之間的交流,教育相關書籍也是重要來源。這份方案根據我所發展出...